急性肺动脉栓塞透不过气,手术溶栓回家畅快过年
“我好难受,稍微动一下就气促,感觉透不过气了。”日前,71岁的孙爷爷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就诊。原来在两天前,孙爷爷就出现活动后气促,一开始时休息一下就可以得到缓解,后来呼吸困难逐渐加重,甚至不能平卧。
入院后在高流量吸氧的休息情况下,孙爷爷指脉氧80%,血压80/60mmHg;但是稍有轻微活动如在床上翻身后,指脉氧及血压均明显下降。只能予以无创呼吸机帮助呼吸及升压药物维持血压。见到年迈的孙爷爷这般受罪,家属心急如焚。
周骐主任的医疗团队根据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考虑孙爷爷为急性肺栓塞,立即进行肺动脉CTA检查,证实了双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孙爷爷的病情十分凶险,稍有延迟,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全力挽救孙爷爷的性命,周骐主任团队向其家属详细交代病情后,争分夺秒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立即急行肺动脉造影术。果不其然,发现右肺动脉干末段较多血栓影,右肺尖段近端闭塞,余肺动脉分支血流缓慢;左下肺动脉舌段近端闭塞,余肺动脉分支血流缓慢。于是,周骐主任带领团队顺利为孙爷爷行右肺尖段肺动脉、左下肺动脉舌段内血栓抽吸术+肺动脉内溶栓术。术后孙爷爷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逐渐脱离呼吸机。10天后复查肺动脉造影提示:右肺尖段及左下肺动脉舌段血管通畅,肺组织灌注良好,顺利出院。“全靠你们,爷爷才能痊愈回家过个好年,太感谢你们!”孙爷爷家属拉着医护人员的手,感激不已。
急性肺动脉栓塞是容易被忽略的急危重症,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可以表现为猝死、缺氧导致的紫绀或胸痛。药物治疗是急性肺栓塞的基础,但是大面积肺栓塞引起右心压力急剧升高、体循环急性缺氧,导致单纯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肺动脉造影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以往进行的溶栓治疗对于新近形成的血栓效果较好。”周骐主任介绍:“孙爷爷已经发病2天,是慢性肺栓塞急性加重,可能存在陈旧性的团片状血栓和新鲜的云雾状血栓,单纯肺动脉内溶栓可能效果欠佳。”因此,周骐主任团队在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肺动脉内血栓抽吸术,从阻塞的肺动脉内抽吸出了肉眼可见的数块血栓。显而易见,这些长度达到数毫米以上的巨大血栓足以阻塞肺动脉,而单纯药物溶栓对其作用极其有限。
科室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是医院胸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广州北部地区急性胸痛患者的绿色通道抢救任务,科室承担广州北部地区心血管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疾病、心衰)的防治和诊疗,并在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恶性高血压病、主动脉夹层等)的抢救、治疗,心血管介入性诊治及心血管无创性检查等方面处于广州北部地区的领先水平。科室配备由多参数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泰尔茂输液泵、除颤监护仪、动脉踝臂指数及脉搏波监测装、床旁心电图机、双通道注射泵、微量注射仪、超声波理疗、中医定向治疗仪、中药封包治疗仪、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以及高级生命支持相关抢救设备: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德尔格呼吸机等。
科室拥有一支精湛的技术团队,自2015年8月CCU成立以来,为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每年收治急重症患者460左右人次,普通病房每年收治患者2900人次。
☎科室咨询电话:020-61780240
周骐主任
南方医科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博士后,德国柏林心脏中心访问学者,中国西部特别人才计划资助获得者,首届胡润榜“中国好医生”称号。先后主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为代表的各级科研项目4项,累计发表SCI及国内期刊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40篇。
临床工作特色
☊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超声指导下的左主干病变,旋磨技术应用于复杂钙化病变,逆向技术开通完全闭塞病变(CTO);能够熟练处理分叉病变以及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
☊起搏器用于难治性心衰及复杂心律失常,除了常规完成主动电极植入的单腔、双腔起搏器以外,还开展了包括左束支起搏、植入式心脏除颤仪(ICD)、三腔起搏器(CRT),无导线起搏等工作。
☊在外周血管介入方面,开展了包括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股-髂动脉的血管造影及支架植入治疗。
☊在难治性高血压方面,开展了对于继发性高血压的综合治疗工作,对于肾上腺激素异常所导致的高血压,通过分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进行筛选,并开展了肾上腺动脉栓塞的工作。
校对:潘天贺
供稿:心血管内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