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急诊近千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南岗两院区全力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目前,哈尔滨市多区域陆续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哈市有3家医疗机构先后停诊,哈医大一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哈医大一院发热门诊每日就诊人数由原来的30人左右增长到80多人,南岗院区和群力院区每日急诊就诊近千人,日均急诊手术25例。面对不断增高的就诊患者数量,哈医大一院医务人员加班加点、连续奋战,竭尽全力挽救每一个患者的生命。
面对异常严峻的新冠疫情和就诊压力,为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正常诊疗工作,哈医大一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高度重视,迅速响应,仔细研读省、市疫情防控相关文件要求,重新规定患者收治标准,不推诿、不拒收患者,加强病房患者分层管理,科学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全力保障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核酸采集室、缓冲病房、全体急诊及各科室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等相关重点工作,住院患者手术占比不降反增。
勇担重担保障患者就医需求
急诊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面对患者流动性大,病情急危重的特点,为保障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哈医大一院急诊室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医院相关要求。
为保障无法调查和确认流行病学史或发热的急危重症患者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急救和安置,哈医大一院严格履行首诊负责制,在急诊设置应急隔离抢救间,不论患者有无核酸结果,均可保障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急诊室单独设立隔离病人抢救区,制定分诊护士急诊分级制度,根据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急诊分级,红区患者立刻抢救、绿区患者等候就诊,黄区诊室实行一医一患。急诊负压DSA手术室,可保证急性血管病患者在确诊后第一时间完成急诊手术,而无需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患者赢得黄金抢救时间。
为强化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哨点”作用,哈医大一院优化发热门诊接诊流程,在保障安全、精准排查的同时,有效提升排查效率。发热门诊增加儿科出诊医生,提升会诊等级,并加强就诊患者及陪护流调和管理,慎终如始,时刻警惕。
尽管发热门诊诊疗人数成倍增长,但留观患者单人、单间,CT检查后严格执行人次消毒,手卫生、患者离开后终末消毒等各项消毒隔离措施严格落实到位。感染监控科专职人员对发热门诊、缓冲病房的医生、护士、工勤人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一对一考核,全面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哈医大一院每天住院患者3000余人,每日手术300余例。为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高质量完成救治任务,哈医大一院将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落实医院各项防控工作。
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
医院组织开展《疫情期间院感防控要点》专题培训,强化全院职工面对疫情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文化,从人员健康监测、自身防护策略、清洁消毒要点及应急处理措施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强化健康管理与消毒隔离各项措施的落实。
哈医大一院对进院服务的第三方人员:保洁员、保安等进行《疫情期间保洁员院感防控要点》、《保安人员疫情防控知识》专题的线上培训,并对培训的内容进行考核。涉及的重点内容有人员健康管理、消毒剂配置要求、标准预防、手卫生5个时机、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
对疫情高风险科室:如发热门诊、缓冲病房、急诊室、核酸采集室等,开展院感管理现场风险排查,进行督导,再次强调院感防控要点和薄弱点,真正把“早、快、准,严、细、实”,落实到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各环节,确保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哈医大一院严格抓好医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学生公寓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现场指导检查,保障学生安全。强化《疫情期间快递收取管理制度》、《境外、疫区输入设备、物品消毒制度》等制度的落实,织密扎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确保医患安全。
医院各科室按照《疫情期间院感考核标准》立即开展自检自查,认真排查风险点。完成《出现新冠核酸初筛阳性人员应急预案》的桌面推演工作。哈医大一院通过新闻夜航等媒体向广大市民宣传,科普本轮疫情新冠病毒毒株病原学的特点及如何做好日常个人防护措施。
在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按照“科学划分、快速精准”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促进疫情常态化下的医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