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双叒叕是从化首例!DSA下上腔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造福尿毒症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是透析质量的保证。日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肾内科成功完成从化首例DSA下上腔静脉狭窄球囊扩张术,这也是肾内科首例四级微创手术。
患者黄某,男,86岁,1月前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因胸闷、气促住院,诊断为尿毒症,并留在右侧颈内临时血液透析导管安排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后出院。其亲属要求更换cuff导管,于是患者来到南医五院就医。
入院时,患者导管流量严重不足,询问病史得知右侧颈内静脉临时导管已留置超一个月。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要求,颈部静脉临时导管原则上使用不得超过4周,如果预计需要留置4周以上,则应当采用隧道式透析导管。临时导管留置超过4周,导管继发血栓、血管狭窄风险明显增加。肾内科马志刚主任和谢杰东医生详细评估患者情况,考虑患者高龄,留置临时导管时间长,目前血流严重不足,根据经验和术者情况,建议DSA下更换隧道式透析导管。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肾内科马志刚主任及谢杰东医生在介入室为患者实施手术。沿右颈静脉临时导管置入1.8m超滑导丝,DSA下导丝送至下腔静脉,拔除临时导管,可见导管管尖血栓形成。
沿导丝经右颈静脉置入8F鞘管,沿鞘管注送造影剂,造影下可见上腔静脉上段有狭窄影像,考虑临时导管所致纤维鞘形成后继发上腔静脉狭窄。
沿导丝送12mm球囊至血管狭窄部位,通过压力泵加压扩张球囊至工作压力,见血管狭窄部位充分扩张约3min后去除球囊内压力,再次推注造影剂可见原上腔静脉狭窄部位已充分扩张,无狭窄影像,撤出球囊及鞘管。
根据位置,沿导丝置入23带cuff导管,DSA下评估导管位置及注射器试抽血流量良好。
此次上腔静脉造影+上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右侧颈内半永久导管置入术的成功开展,为医院治疗血透通路病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造福更多的尿毒症透析患者。肾病科将不断提高新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广大透析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专家简介
马志刚
肾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南医五院肾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青海医学院,2001年第一军医大学硕士毕业,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肾脏病科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博士毕业。2005年在南京军区总医院暨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进修1年,2009年在美国OKLAHOMAHEALTHCENTER高级访问学者。
担任甘肃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甘肃血管通路分会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医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透析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中国非公立医院学会腹膜透析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血液净化专委会西北分会暨质控联盟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
擅长领域: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及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以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相关工作。
供稿:肾内科-谢杰东
校对:潘天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