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张琳、宁仁德入选安徽省第四届“江淮名医”
日前,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公布第四届“江淮名医”名单,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张琳、骨外科宁仁德榜上有名。
张琳:创新打造重症患者康复治疗五级体系
张琳从事医学临床工作30余年,现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急危重症医学部主任,是合肥市第八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合肥市首批“名医工作室”领衔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具有危、急、重三个特点,张琳深知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104名四川地震伤员于5月25号晚由专机运抵合肥接受治疗,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定点接收34名四川伤员。从那天晚上开始,张琳就开始驻扎在病房,连续工作10余天没有回家。为了抢救12岁重症小患者李兴隆,身体出现不适的张琳坐在病床边,一边吸氧一边研究小兴隆的治疗方案,这张照片至今还存在医院档案馆里。在她的带领下,全科人员齐心协力,最终成功的完成了四川伤员的救治任务。经过救治得以治愈的孩子李兴隆亲切地认张琳教授为“干妈”。“孩子那一声干妈,让我觉得再苦再累也值得。”因在汶川伤员救治任务中的杰出贡献,张琳受到上级部门多次表彰,荣获“2008年合肥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为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张琳带领科室围绕“重症心脏、重症呼吸、重症肾脏、重症神经”四个亚专科方向,不断拓宽新的领域。在重症感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肺保护通气策略等方面,已形成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在合肥市急危重症医学专业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区急诊科与ICU合并,成立急危重症医学部,形成急诊“纵到底”、重症“宽到边”的急危重症体系,建立院前院中院后无缝隙立体急危重症医疗救治服务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精准化的诊治。作为整合后的学科带头人,张琳带领团队认真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并根据重症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制定了专门针对重症患者康复治疗的“五级体系”,即重症病房、亚重症病房、重症恢复病房、社区医疗和居家医疗。
“以病人为中心,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抢救、五级康复体系服务。”目标已定,更当全力以赴,张琳正带领学科朝着新的发展目标重整行装,再出发!
宁仁德:在西藏撒播健康火种践行初心使命
宁仁德,医学博士,中共党员,合肥市首批“名医工作室”领衔人,现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合肥市骨关节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是市一院关节骨科学科带头人。
从医20余年,宁仁德每天早晨都会提前1小时到科室查房,常常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患者手术。2016年底,为了抢救一个重症病患,宁仁德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这种连轴转的状态其实也是他的工作常态。
临床、科研、医院管理,宁仁德的工作每天都是满满当当。作为一名临床科研型医学人才,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中华系列4篇,近5年主持科研项目6项。近年来,每年完成数百台手术,其中疑难及重大手术近百台。宁仁德在省、市率先开展了众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如人工膝关节感染一期翻修、膝关节单髁置换、膝关节周围畸形的截骨矫形、髋关节外科脱位治疗股骨头骨折,股骨大转子二腹肌截骨治疗髋臼后壁穹顶部复杂骨折,腹直肌旁入路治疗复杂骨盆和髋臼骨折等。
2019年7月,宁仁德参加安徽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一年时间里,他带领该院骨科实现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从零星、不规范到常规、高质量的开展,全年成功完成各种髋膝关节置换手术超百例,关节置换例数名列当年自治区医院的前列。
援藏期间,他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西藏广大藏族同胞的健康保驾护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更是逆行出征,放弃春节回安徽休假的时间,无畏投入到山南市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山南市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安徽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特殊时期一名老党员的担当与责任,真正做到了让西藏人民满意、为安徽人民争光。
安徽省江淮名医评选自2012年起,截至目前已评选四届,实行任期考核制,实施动态管理,每届任期3年,每3年评选一次,可以连任。在前三届评选中,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有温晓红、赵军民、汪宏3名专家入选,加上此次入选的张琳和宁仁德2名专家,市一院现已拥有5名“江淮名医”。以此为契机,医院将在人才工作上持续发力,培养更多医术精良、医德高尚、群众认可的医务工作者,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