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联合神经内科成功救治1例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
近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一名75岁老年男性患者,入院前1小时突发右侧肢体偏瘫、失语,紧急在当地医院输液后有所好转,立即送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询问患者于一年内出现晕眩不适,反复发作性黑朦伴右侧肢体无力,甚至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跌倒在地,伴大小便失禁。
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后,行脑血管造影DSA等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内斑块形成伴C1段重度狭窄(狭窄程度>90%)”,脑血供严重不足,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据文献报道,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6%以上;而60%以上的脑梗塞是由于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塞可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故而,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组织卒中中心相关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放射介入室等)进行多学科讨论。经讨论,为防止患者因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斑块脱落出现严重脑梗塞,结合具体病情,决定为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解除狭窄、打通血管。
患者转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后,2021年12月13日,神经外科主任唐晓平教授带领段军伟副主任医师在手术台上历经两个小时的奋战,切开患者颈动脉,成功取出了“鸡爪样”的动脉粥样斑块,重新打通颈动脉恢复了患者正常的脑组织血供。术后第二日患者即能下地活动,自觉头晕症状明显减轻,且术区及全身无不适感产生。
据段军伟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最常见的症状为单瘫、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眼视力障碍等,亦可出现同向性偏盲等。主要表现为单眼突然出现一过性黑蒙,或视力丧失,或白色闪烁,或视野缺损,或复视,持续数分钟可恢复,对侧肢体轻度偏瘫或偏身感觉异常。优势半球受损出现一过性的失语或失用或失读或失写,或同时面肌、舌肌无力,偶有同侧偏盲。其常见的病因为颈内动脉斑块形成所致的血管狭窄,而当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脑内血管时,就会形成栓子而阻塞脑血管,又或者是严重的狭窄导致脑供血的中断,最终发生严重的脑梗塞,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给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手术治疗是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去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重建正常管腔和血流的方法。多项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显示,CEA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和症状性中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案,是颈段颈动脉狭窄治疗的“金标准”。该术式具有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医疗费用少,解决了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问题,也不需要长期口服抗凝血药物,是目前预防脑梗死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段军伟胡杨景添摄影:段军伟审核:唐晓平文章来源: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