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完成心内膜电压标测与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经股静脉双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
2021年12月2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一例不明原因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了经股静脉双心室心内膜心肌活检,以明确病因,进一步指导治疗。
52岁女性患者,近日突发心悸、头晕、胸闷,至苏大附一院就诊,发现室性心动过速,生命体征不平稳,紧急电复律后缓解。住院过程中,患者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药物难以控制,多次电复律。经常规检查未能完全明确病因。
针对患者病情,心血管内科蒋廷波主任团队,在病理科和放射科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细致分析与讨论,并与家属沟通,决定采用心内膜心肌活检技术(EMB)(图1),钳取患者微量心肌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因。
术中,心内科团队穿刺患者股静脉后,首先通过三维心内膜电压标测技术(EVM)明确拟钳取活检组织的病变区域(图2);再通过心腔内超声(ICE)与二维影像实时定位,将一个直径仅1.8mm的活检钳(图3)送入患者心脏,分别通过右房右室途径与右房穿间隔左房左室途径,于右心室间隔与左心室间隔(图4)钳取了数枚微小心肌组织(图5),固定处理后送病理学检查;然后继续为该患者成功完成了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乏力和下肢水肿等,有时伴发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它可由各种心脏疾病导致,除了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常见原因,还存在一些常规检查难以鉴别的病因及罕见病,例如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特殊种类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药物性心肌病、代谢性心脏病和肿瘤心脏病等。此前,我科对心肌淀粉样变性、法布雷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左室心肌病等少见罕见心肌病的诊疗,已做了大量研究与临床工作,取得了业内领先的水平。
EMB是利用导管式的活检钳,经外周血管到达心室钳取心内膜心肌组织的技术,再结合病理分析,是疑难心肌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该技术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等因素,目前国内仅少数中心开展。此次,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医院支持下,成功开展这项涵盖多学科、多个心内科亚专科的新技术、新项目,为苏南地区首次开展。不仅如此,结合EVM标测明确病变区域,ICE实时定位监测,可以提高EMB的采样精准度与安全性;经股静脉与穿房间隔途径进行双心室活检,可同时评估左右心室受累情况,又避免了动脉穿刺易导致的并发症。此次联合使用EVM与ICE进行经股静脉双心室EMB,为国内首次开展,这标志着我科作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诊疗中心,在心力衰竭的疑难病因诊断与治疗,取得了进一步突破,将更好的为心衰患者服务,尤其给疑难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
部门:心血管内科作者:张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