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团队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 ECMO支持下1380g新生儿狭窄气道重建术
1月10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二病区门前一片喜庆,家属们连声道谢!原来是一名胎龄30周加一天、体重仅为1380g的支气管狭窄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早产儿在经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二病区团队、ECMO团队、麻醉科及心胸外科等多学科合作下被成功救治,要出院啦!据悉,此例ECMO支持下1380g新生儿狭窄气道重建术的成功实施为国内首例。
当记者采访NICU的张茜主任时,她感叹道:“正是有了郑大一附院的多学科协作,才创造了这样的生命奇迹!”据了解,小家伙本来应该在母亲的子宫里再住上至少2至3个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2021年11月23日8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二病区转诊电话告急,濮阳市人民医院一位母亲因重度先兆子痫且是前置胎盘,胎儿在子宫内存活几率较低,当地医生立即为这位母亲实施了剖宫产。然而,胎儿由于年龄太小,出生后即刻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需要紧急转诊至郑大一附院。接到电话后,郑大一附院NICU二病区转诊团队迅速前往濮阳接诊。
经过一路颠簸,好不容易把小家伙接到郑大一附院,NICU团队的医生们立即为小家伙做了全面检查,不出所料,小家伙情况不容乐观。
经检查,小家伙的体重仅为1380g,无自主呼吸,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小家伙的心、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
面对这样一个幼小而鲜活的生命,医院NICU团队立即实施了全方位的诊疗和严密监护。
11月26日,经过3天治疗,患儿生命体征终于稳定下来,自主呼吸活跃,团队决定为小家伙撤去呼吸机。
然而,撤机后的小生命又出现了呼吸费力的情况,无奈之下,团队只能再次上机……
几次撤机失败后,医生的眉头纷纷皱了起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呢?NICU团队的大夫们百思不得其解。
12月1日,NICU团队立即召集科内的疑难病例讨论。经会诊,NICU团队的大夫们一致认为不能排除小家伙的气道有畸形的情况,只能通过支气管镜做进一步的检查。
可是,新生儿身体娇弱,为其做支气管镜检查的难度可想而知。
郑大一附院NICU团队有着丰富的经验,小家伙的主管医师徐千雅副主任医师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联合PICU的马威医师为小家伙行电子内镜检查。经过检查,发现患儿隆突上0.5cm处主支气管重度狭窄。
病因明确后,NICU团队立即请了医院的胸外专家会诊,经讨论,大家判断必须重建气道方可改善小家伙的通气功能。可体重1380g早产儿实施ECMO支持和气管重建术至今国内未见报道。面对如此弱小生命、血管细若蚕丝,无论是手术、还是术后治疗及护理难度都可想而知!
然而,家属对小生命充满期待,对张茜团队救治能力和郑大一附院多学科合作的水平充满了信任。家属的信任,给了郑大一附院的医生们莫大的鼓励。
12月7日9点55分,王丽主任携NICU二病区团队开启了突破性挑战。NICU主管医师徐千雅联结胸外一科齐宇主任、心外科郭龙辉副主任、体外循环付国伟副主任、麻醉科吴进福副主任医师,认真的进行了术前讨论,为小家伙制定周密手术计划,最终在全麻下成功实施ECMO辅助气管重建术。
手术历时2小时15分钟,患儿安返NICU二病区,护士长董明瑞安排特护小组,精心制定ECMO术后护理计划……
43个日日夜夜,在郑大一附院NICU等多学科合作共同努力下,1380g的小家伙不仅安全撤机了,还顺利拔出了引流管,吃奶量日增一日,最近氧气也脱掉了。经过NICU团队的不懈努力,小家伙的胎龄纠正为37周,体重已经增至2500g,小家伙终于要回家啦!
众所周知,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脏),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气管重建术本身技术难度较高。目前,无论是ECMO还是气道重建术,在小于1500g早产儿救治中,至今未见报道,郑大一附院多学科合作ECMO支持下行气管狭窄重建术,成功救治1380g极低体重新生儿,这在国内实现了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