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携手!巴中市中心医院成功救治脓毒血症合并气道梗阻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如今,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可脓毒血症死亡率仍高达约50%,抢救脓毒血症对于重症医学科来说仍然极具挑战,当脓毒血症遇上急性气道梗阻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那更是雪上加霜。然而,在全院相关科室通力协作下,让以前的绝望又增添了一份希望。
近日,从外院转入一例老年女性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时患者极度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呼之不应,高流量吸氧指脉氧饱和度50%左右(正常96%以上)。查体发现患者颈部及下颌部巨大脓肿,压迫气管,颈部解剖体表标志不能显现。高热,心率达130次/分,血压偏低。脓肿压迫气管导致气道狭窄,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再加上患者严重感染、脓毒血症,循环不稳定,这导致救治困难重重,难上加难。
患者入院后,值班医生马力迅速准确判断病情,会同住院总医生王龙文立即拿出初步抢救方案。首先予以无创呼吸机加压给氧,尽可能纠正缺氧状态,让指氧饱和度尽量维持在80%以上;患者颈部脓肿、气道狭窄,纠正患者缺氧是当务之急,考虑建立人工气道,但此时患者颈部及下颌部肿胀、解剖不清,气管切开难以实施,气管插管是唯一建立人工气道的途径,插管成功则生、失败则死,随即紧急通知麻醉科、耳鼻喉科医生会诊,预想耳鼻喉科医生床旁颈部脓肿切开减压后,麻醉科医生在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此时唯一的想法是气管插管要绝对成功,不能失败。初步方案确定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同时向科室主任沈华强汇报。重症医学科医生护士无缝衔接、紧密合作,15分钟内成功完成中心静脉、有创动脉置管,为下一步抢救提供有力保障。
午夜12点,麻醉科副主任谭兴中、医生李东明不顾夜间的倦意,迅速从家中奔赴医院,与耳鼻喉科主治医师孟雪蕾商讨,请示医务部主任杨忠文后,立即实施颈部脓肿切开减压,待放出大量脓液,颈部肿胀稍缓解,随后重症医学科医生负责生命体征维持、镇静镇痛的调控,耳鼻喉科医生负责颈部脓肿引流减压,麻醉科医生紧急床旁气管镜检查,检查发现咽喉部肿胀狭窄,予以充分评估后,决定在气管镜引导下使用小号气管导管,谭兴中熟练、精准地操作,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科医生紧密配合,不到一分钟就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予以持续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约5分钟后,患者指氧饱和度上升到90%,缺氧得到基本改善,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此时此刻,现场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所有的疲惫、紧张在成功的喜悦中烟消云散。
快速准确评估病情、制定紧急抢救方案、快速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多科室协作、抢救方案的有效实施,每一步都举足轻重,每一步都需要急而不慌,忙而不乱。
次日,患者病情稍稳定,耳鼻喉科副主任何炳才、主治医师李乐在手术室为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二期手术,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在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予以控制感染、稳定循环、呼吸支持、营养支持、伤口换药、预防血栓压疮等综合治疗,让患者度过重重难关(气道梗阻关,呼吸衰竭关、重度感染关、循环衰竭关、气管切开关、营养不良关、伤口愈合关等),治疗1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脓毒血症的概念
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在引起远隔器管序贯功能障碍的始动环节,是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病基础。其中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是ICU主要死亡原因。
供稿|重症医学科马力
核稿|宣传科
审核|黄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