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援疆,一生情怀
日子很快,一晃就是两个月,在新疆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可跟同事一道踏上新疆这块热土,来到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时的情形和在疆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
赴疆,是责任也是使命
10月初,接到医院通知,我被选派为医院下一批的柔性援疆成员。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既激动又有点担忧。激动的是我可以出去锻炼自己,也能为边疆老百姓的健康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担忧的是,家有两孩,大的学习要管,小的才四岁多,从没有离开过妈妈,孩子想妈妈了怎么办,家人能不能管好孩子......好在家人支持,说援疆是次难得的机会,会放下其它的事用心照顾好孩子。有了家人的支持,西行之路便多了一份安心和动力。
一心一意只为患者解决“难言之隐”
吐鲁番市第二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但在2018年之前没有设置肛肠科,肛肠并在普外科里面。2018年,湘潭市中心医院中西结合肛肠科主任刘小球赴吐鲁番市第二人民医院援疆一个月,带去不仅是内地先进技术,更有先进的理念。自此,吐鲁番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始重视肛肠科,开始选派医护人员到湘潭市中心医院中西结合肛肠科学习,肛肠科的诊疗技术提升、诊疗范围扩大。但相比内地的诊疗技术和当地老百姓的需求,肛肠科还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而我赴疆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力为边疆的老百姓解决“难言之隐”。
在吐鲁番市第二人民医院期间,我基本就是门诊、病房、手术室这几个地方来回穿梭。这里医疗条件有限,患者的病情错综复杂,对医生的要求还是挺高的。帅哥小董是当地人,10月5日因肛周脓肿在当地行了切开排脓手术,由于伤口恢复顺利,自己也无明显不适症状,让他误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康复。在最后一次复诊时,当地医生建议其找湖南的援疆专家看看。
10月20日,小伙子来到门诊,我听他讲述就医过程之后,便知不能大意。果然,小伙子手术伤口外表看起来与已愈合无异,但通过肛门指诊,还是发现了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小伙子已患有肛瘘。“肛瘘”是肛周脓肿的后时代,如果说肛周脓肿是急性阶段,那么肛瘘就是一个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期,如果不及时处理,则可能因反复感染形成复杂性肛瘘,甚至引起肛门直肠周围的癌变。目前治疗肛瘘最佳的选择就是手术根治。虽然之前医生曾告知过小伙子有患“肛瘘”的可能,但他还是不愿相信真的在自己身上发生,加上对手术的恐惧、术后伤口疼痛的害怕,使他一时难以抉择,在了解手术的具体情况之后,小伙子决定手术。
入院后的肛周MIR+增强再次证明了我的诊断,小伙子患的就是’肛瘘’。10月23日,术前检查完备后,小伙子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肛瘘切除手术,手术用时30分钟,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无任何不适,手术非常成功。
“真的像您说的那样,没什么疼痛的感觉”,术后第二天,患者高兴地跟我反馈。住院期间小伙子也恢复顺利,伤口也长的不错,很快就痊愈出院。
肛瘘患者在无急性脓肿发作时,可无明显症状,或仅仅表现为肛周潮湿感,内裤上总是有“不干净的东西”,但是它却像个定时炸弹,随时都存在爆发的可能。由于当地气候干燥炎热,当地人又多以牛羊肉烤制肉食及囊为主食,食用蔬菜很少,导致吐鲁番地区发生肛周脓肿的机率非常高,但深部的脓肿一般不会在肛周表现出来,经常会误导患者和医生,需采用B超甚至核磁共振才能真正诊断。
在疆两个月,开展坏死性筋膜炎、痔引起的重度贫血、肛周脓肿等危急证手术38台,其中肛裂括约肌松解术为院内首例。
传帮教带,授人以“渔”
吐鲁番地区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外出进修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较少,肛肠诊治的经验不足、水平不高,而当地百姓对高质量高水平的诊疗技术的需求非常大,相对于治病,把治病的技术留在当地,让当地老百姓永久享有优质的医疗技术显得更为重要。通过怎样的方法快速地把技术留下来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思索一番之后,我先将专科知识分病种、按技术类别总结成文字对科室成员进行授课,让科室医生在理论知识上得到更详尽的了解;并在门诊坐诊时以临床病例为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教授受援科室医生进行门诊病例诊断,把自己平时坐诊积累的诊断要点、容易忽略的问题等经验心得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受援科室;在晨间交班及查房过程中,对科室医生进行专科检查示范,通过病例分享交流技术经验交流;指导科室医生手术,分享手术中的技术要点。
目前,科内几个年轻骨干医生掌握了基本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低位肛瘘切除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肛裂切除术,其中一个还学会了肛裂括约肌松解手术,科室的诊疗技术大幅提升;科室收治的病人和手术台次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