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昼夜,重症室内的坚守——河北医大三院支援省胸科医院重症团队纪实
重症室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无论是医疗还是护理都面临着繁重的工作。这里的患者病毒载量最大,由于工作量大,我们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更多地密切接触,被感染的风险也最大。
秦延军副主任在查看患者
疫情初期,重症病房有好几名极危重患者,上着呼吸机和ECMO(体外膜肺),需要每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吸痰。应用纤支镜检查必须打开气道,病毒会大量逸散,感染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急诊科秦延军副主任不惧风险,刚进病房就承担起为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治疗的任务。作为重症治疗组二组的组长,秦延军时刻守在患者床边,认真评估病情,并对病情变化做出科学判断及决策,管理好每一位监护室患者。他任劳任怨,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受到其他队员的尊重与爱戴。
殷洪山副主任在查看患者
心内二科殷洪山副主任对待每一位患者都认真积极,任劳任怨,而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合并心脏基础病的患者提供积极的诊疗意见。他对待患者热情主动,并对科室管理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制作的日常工作表得到一致好评。他所在救治组管理的一位重症患者目前已经安全脱离ECMO和呼吸机,恢复良好。
李亚华在进行纤支镜操作
呼吸一科李亚华副主任医师管理的是监护室病情最重的一名患者,同样有ECMO支持,最低的时候潮气量不足50ml,且患者需要每天多次纤支镜吸痰。李亚华发挥技术优势,主动承担纤支镜吸痰任务,并多次下班后再赴医院帮助其他组完成操作。为避免感染,需要戴正压头套,但这种头套戴上去后呼吸非常困难,而且影响视野。李亚华从来都是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工作,没有一句怨言。好几次从气管内吸出凝血块,成为患者病情逆转的关键。目前该患者病情已经明显好转。
武云静护士长在为ECMO脱机患者做康复
心外ICU护士长武云静,进入胸科医院重症病区后被委以护士长重任。进入病区后,她马上熟悉环境,制定流程,细致耐心的查看每一位患者。她不但统一管理繁重的护理任务,还要保证护士操作的安全,在院感控制、病情监测、交接班等方面进行详细管理,为科室高效运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宋倩茹在监护室值班
神经内科主管护师宋倩茹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待工作细致耐心,除了协助重症患者高流量吸氧,俯卧位通气,帮助他们机械排痰,还照顾他们的生活,并进行贴心的心理安慰。她对病人亲切如春:“叔叔阿姨,我的家乡也是藁城的,我和您是老乡,我们一起加油,有什么事就跟我说”。
杨秋蕾在帮助患者行俯卧位治疗
心外ICU主管护师杨秋蕾第一次进入污染区,还有点儿害怕,但看着患者渴望的眼神,又坚定了信心,并把这种信心传导给她管理的患者,给他们鼓劲加油。有一位患者,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食欲很差,杨秋蕾发现后,主动和患者的孩子通话,共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几次后,这位患者情绪明显好转,治疗起来也很积极,在不知不觉中治好了病。
史文利在做操作
心外ICU主管护师史文利负责的患者是一位七旬老人,老人不但有肺炎,而且还有上消化道出血,下胃管、禁食、输血、静脉营养支持。老人一直问为什么不能吃饭,什么时候可以吃饭,史文利一遍遍地给他解释,鼓励他。老人的病情日渐好转,最后康复出院。史文利说:“一群人,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前方就是胜利的曙光”。
为了安心工作,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湘江院区急诊科的孙京生护师把1岁半的孩子放在了老家。另外还有神经外科护师李亚彤、东院急诊科护师陈赛赛.......她们都坚守自己的岗位,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工作着。
重症室的患者病情变化快,操作多。ECMO的观察及护理、呼吸机、血滤、高流量吸氧、俯卧位通气、吸痰、血气分析等等,对医生和护士的要求也更高,每一项操作都要严格按照感控流程,仔细认真的核对,不能有一丝差错,为患者翻一次身都需要五六个人一起合作,一个班下来,衣服都湿透了,可她们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
平凡铸就伟大,努力铸就辉煌。他们用无畏践行承诺,他们用生命捍卫生命。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