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为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委单位
导言: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李明松教授受聘为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为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委单位。
11月26日27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承办,广医三院协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三次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
会上,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李明松教授受聘为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为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主委单位。今年8月,李明松教授还受聘为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这是业内对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实力与发展的高度认可。
1
肠内肠外营养学专家云集,
共话临床营养健康
11月27日上午,在学术会议环节,省医学会领导、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领导、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陈德院长进行了会议致辞。李明松教授主持会议。
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三次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邀请了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秦环龙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姜海平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彭俊生院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张常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蔡常洁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超刚教授等30余位在临床营养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进行研讨。
专家围绕提升临床营养在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肠道微生态与营养、重症患者营养评估与检测、更年期女性体脂分布特点及体重管理、重症患者营养诊疗进展、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要点等多个议题开展热烈的学术研讨,思想交锋、碰撞火花。
李明松教授在分享中指出,营养治疗既不是辅助治疗,也不是支持治疗,是临床一线治疗。但目前我国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普遍不规范,甚至误诊误治,并因此影响了IBD患者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会议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在临床营养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专家进行主讲,有助于制定基于我国患者病情的规范化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共识意见,让患者能够得到长效、安全的诊治。未来,重视营养诊疗在IBD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可作为部分CD患者的一线治疗。未来,临床营养诊疗规范的普及、诊疗水平的提升仍任重道远。
2
中国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激增,营养诊疗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20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等明显改变,中国炎症性肠病(IBD)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由于IBD固有的临床特点,IBD患者营养障碍不仅常见,而且部分患者的营养障碍复杂和严重,并会因此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当前,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IBD重要的治疗措施。2020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和我国营养共识都要求高度重视IBD患者的营养治疗,IBD的营养治疗目的和作用远远超出了纠正营养障碍的范畴,具有诸多功能性的治疗作用。
人类健康有赖于四大基石或者说是四个处方:营养、运动(体力活动)、医疗及心理(情绪),其中营养是第一位的。传统的观念长期错误地认为营养治疗会延长住院时间,会浪费社会财富。实际上,恰恰相反,营养治疗在所有可能影响IBD患者诊疗的多种因素中,营养状况是一个独立影响因素,也是有潜力可挖、而且成本低廉的重要因素。营养治疗不但显著改善了临床结局,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而且显著节约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时间。加强营养管理、建设无饿医院是落实营养治疗的有效保障。
广医三院消化内科
广医三院消化内科为医院重点发展科室,消化内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李明松教授,在国内外接受过系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训练,在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领域均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
消化内科目前有医疗系列人员17名(其中8名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在职博士2名),正高5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消化内科由病房和内镜中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病房展开病房50张床位,内镜中心拥有8间工作室。
医院内镜中心拥有10台最新型的消化内镜主机和近40条最新型的胃镜(包括超细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和超声内镜,拥有10套胶囊内镜系统,能够开展包括EMR、ESD、POEM、NOTES及ERCP等在内的所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内镜检查及超级微创治疗,能够有效地早期诊断和超级微创治疗食管、胃及肠道早癌。
在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能够对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进行早期诊断和优化治疗,已经成功诊断和治疗了超过10000人次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对肝胆胰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道疾病和自身免疫性消化道疾病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消化科内目前已经和国内外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深度的科研合作,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消化内科已经并仍然在广泛吸纳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和临床人才,确保消化科可持续发展。
李明松
消化内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特色专长:熟练掌握消化系统疾病内镜诊断和超级微创治疗,擅长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擅长慢性腹泻和慢性便秘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功能性和心理性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及危急重症有良好的综合分析和临机处置能力。
详细介绍: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德国肿瘤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研究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胃肠病与营养协作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长。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4200万元,获医疗和科技成果奖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炎症性肠病专著7部,主编炎症性肠病共识和指南4部。目前专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肿瘤的生物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