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科“四大金刚”联动抢救60岁脓毒症休克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11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医学科通过“ECMO+IABP+CRRT+呼吸机”四机联动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为60岁脓毒症休克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救治,经过7天全力救治,李阿姨的生命体征终于趋稳,撤除ECMO设备,接受后续治疗。实现了对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联合支持的新治疗模式。
就在一个星期之前,11月9日下午,60岁李阿姨,因腰部疼痛伴乏力3天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被紧急送入湘雅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入院时患者四肢冰凉,神志昏迷,呼吸机辅助呼吸,处于脓毒症休克状态,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作用下,血压45/20mmHg左右,心率160次/分,体温不升,血氧饱和度测不出,乳酸大于15mmol/L,PCT大于100ng/ml,初步诊断为脓毒症休克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情极其危重,命悬一线。
湖南省急性器官损伤与修复管理专业主任委员及急诊医学科张东山主任认真评估后,认为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医护团队应把握急救时机,立即行ECMO治疗。在张东山主任的指导下,科室ECMO团队立即与家属沟通,采用VAECMO为李阿姨进行心脏循环支持。半小时后,VAECMO顺利转机,但患者血压仍未好转,床旁心脏彩超示心脏跳动极其微弱。团队评估后,认为患者心功能极差,仅依靠ECMO仍无法维持,决定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辅助后,李阿姨的心功能逐渐改善,主动脉瓣开放良好,危机解除了。
随后,通过输血、补液维持容量等处理,李阿姨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氧合改善,一场生死营救暂时告入段落。考虑患者严重感染、无尿以及内环境紊乱,同时予以CRRT治疗。整个过程中,急诊医学科动用当前学科领域内所有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医护团队紧密配合。彭娟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充、置管、连接,整个操作过程快速有序,衔接紧密。循环维护、精确抗凝、感染预防、镇静镇痛、液体管理、管路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在精心调控之中。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斗争,通过医护人员始终如一的努力和坚守,在经过7天高级生命支持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病情恢复良好,11月15日下午成功撤机。撤机后患者循环稳定,神志清楚,现继续接受观察与治疗。
据张东山主任介绍,ECMO作为一种有效的心肺功能支持手段,对危重症患者抢救的意义重大,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更为严密的监测和精细的护理。既往此类乳酸大于15mmol/L,PCT大于100ng/ml的脓毒症休克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率几乎百分之百,急诊医学科通过“ECMO+IABP+CRRT+呼吸机”四机联动,抢救成功,实现了对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联合支持的新治疗模式,体现了我们急诊医学科抢救治疗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国内一流,危重救治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来源:急诊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