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保驾护航的麻醉人
“患者张口度2指,颈短,因颈椎病头后仰受限,气到分级3级.....”科室早会上,小李交着他今天即将麻醉的患者情况,刘德民主任面色沉稳的听着每位麻醉医生陆续汇报着今天要麻醉的病人,心里暗暗的盘算着。
身为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的主任,刘德民每天交完科室例会后穿梭在各个手术室内,今天也是一样,遇到不规范的操作,立即纠正。注意着点吧!他是我们手术室公认的帅哥,无论外在还是内在,别看平时挺温和的,但这帅气高挑的身影踱步走在充满消毒水味、滴滴答答各种机器报警的手术室内,配上波涛不惊又严肃犀利表情告诉我:“还是赶紧备台去吧”,同时内心里却是满满的安全感(why)?
小李医生早会上汇报的那个困难气道的全麻手术病人,即将诱导给静脉药了,刘主任的身影自动出现了,小李术前评估准备了可视喉镜,做了充足的准备,而这样插管并不顺利,病人的气道不能很好的打开,导致几次试图插入都不成功,在主任亲自指导和帮助下,调整喉镜、精准角度、重塑导管形态最终插管成功。
隔壁术间小崔大夫患者的手术需要做椎管内麻醉,从患者的年龄、体重、身形及脊柱的触诊检测综合评估,应该好扎,小崔内心也许还吐槽了那句“妈妈不在——soeasy!”可过程却让小崔感慨“故事都是骗人的”,没等去喊,刘主任就进来了,帮助小崔成功的完成了穿刺。并非小崔技术差,患者椎管解剖的个体差异,长年体力劳动导致的变异、骨质钙化等等因素,这些程度是术前根本预判不到的,往往就给我们穿刺带来很大的困难。
这回知道那个why了吧,类似这样的情景经常出现,比这惊心动魄的时刻也偶有发生,然而有刘德民主任在,我们心里就有了底!患者和我们都有了安稳。
麻醉科是医院最具风险的科室之一,麻醉医生的工作就是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全程监护和管理,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仅仅打一针的事,有些风险能够提前预判到的提前做好相应准备还不算棘手,但手术期间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疏忽,这就要求麻醉医生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过硬,胆大心细、还有麻醉科成员的团结和密切配合。
作为科室主任,刘德民严格把控医疗安全大关,自上任以来,带领科室成员努力做到了零投诉、零纠纷!同时刘主任非常注重学习,自身努力钻研,并带领大家一起进步,规定每周都要进行业务学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与总结;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多次安排科室成员外出学习进修,学到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先进的麻醉机,超声机等监护及麻醉设备,除开展传统的麻醉技术,同时开展无痛分娩,为广大孕妇带来了福音,“因为有你而不再畏惧分娩之痛”;超声引导下的血管穿刺导管置入,神经区域阻滞,可视下的精准穿刺等技术,大大提高了成功率且减少了患者的创伤。扩展的创伤超声重点评估(eFAST)的实施、与外科组建术后加速康(ERSS)团队,目的是能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快速诊断、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安全舒适的渡过难关,健康出院。
疫情当前,麻醉科全体医务人员在院领导和科主任的带领下,将时刻规范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人民服务,努力提高医疗质量,不断精进技术,让患者放心的依靠我们、信任我们,让我们麻醉人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