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勇担当 砥砺奋进续辉煌
美丽的筼筜湖畔,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勇立潮头,在奋进中展现新气象,在实干中迎来新蜕变。近年来,中山医院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医院学科建设硕果累累,多项技术填补福建省乃至国内的技术空白,加强多学科协作,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开展结对帮扶健康扶贫,为区域医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全体医务人员勇挑“博爱中山,奋勇担当”的使命与承诺,不负韶华,逐梦前行。
战疫前线“中山人”交出漂亮答卷
2020年,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政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全院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用“中山速度”创下多个“第一”,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中山医院先后选派44名精兵强将支援武汉和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支援人数为全市最多。在武汉,尹震宇副院长带领的厦门市援鄂医疗队二队所负责的病区,被誉为“光谷样板病区”。在厦门,中山医院“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级”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因突出的抗疫工作表现,中山医院荣获“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院多个集体和个人也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的多项表彰。
为提高新冠核酸检测效率,中山医院设置一站式新冠核酸及新冠抗体检测点,集挂号、开单、核酸采集、结算、自助取报告为一体,方便群众就医。医院还投用了快速核酸检测设备,收到样本后2小时就可报告核酸检测结果,大幅缩短发热患者核酸检测等候时间。2020年,检验科共完成新冠抗体检测逾20万人次,完成核酸检测逾15万人次,从新冠抗体阳性结果的入境患者中追溯到不少为无症状感染者,为厦门口岸入境防疫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2020年2月28日至12月初,医院累计为1600多名入境患者和隔离酒店的人员提供救治和诊疗服务,工作量居全市各大医院之首。
为做好疫情防控,中山医院及时对感染性疾病科进行改造扩建,打造发热门诊就诊闭环,启用发热门诊专用CT机。医院在门诊和急诊入口处设置自动测温通道,实行院外预检分诊,并在住院大楼一楼安装智能闸机,施行住院病区门禁管理,做到“一患一陪护”,患者及家属需刷陪护卡、腕带或人脸识别方可进入,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人才助力新技术新项目遍地开花
引才促发展,融智助腾飞。中山医院注重打造人才队伍,现拥有副高以上专家725名,硕士及博士741名,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100余名,有数十人在国家、省、市各级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委、副主委。近几年,医院培养和引进了几十位学成归国的医学人才。
人才助力,医院学科建设喜讯频传。去年,中山医院高分通过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考评,获“高级卒中中心”授牌;乳腺外科入选首批国家乳腺癌规范诊疗试点中心;泌尿外科前列腺微创技术获“中国前列腺癌联盟诊治一体化中心”授牌;血管外科成为中国微创循环学会静脉疾病微创治疗培训中心,并与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签约建立协作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消化内科在全市首家上线慢性胃肠病专病在线服务平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一流诊疗服务;心内科与所辖筼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设省内首个“房颤专病联合门诊”。
学科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2020年,胃肠外科学科带头人蔡建春教授团队在中国NOSES(无腹部切口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外科周胃肠领域专场开展左半结肠癌NOSES手术全国直播,获得极高的关注;消化中心承办了2020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这是我国内镜领域最权威、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全国多位院士参会;在召开的肾病学术会议上,福建省首家、全国第六家慢性肾脏病全程管理中心核心单位落户中山医院。
近两年,中山医院高位嫁接顶级医疗资源及多学科协作提升综合诊疗能力,开展多项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依托“钟南山院士名医工作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展十多项高难度呼吸介入新技术;肝胆胰外科在腹腔镜微创肝肿瘤手术、腹腔镜胆道和胰腺手术例数和疗效方面均居省内前列,三四级手术占比85%以上;大骨科在腕关节、肘关节、髋关节置换技术等方面开创全省首例;口腔科与手术麻醉科联合在全省公立医院中率先开设儿童口腔无痛门诊;医院开设嗓音科为患者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治疗;中医科新开展中药熏蒸、揿针、电针等特色疗法;康复医学科开展吞咽康复、步态分析、膀胱功能管理等特色技术;妇产科镇痛分娩率超过70%;肿瘤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日趋成熟,覆盖几十个病种。
党建引领为医院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山人”坚持党建引领,把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注入医院建设中。疫情期间,医院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员纷纷主动报名参加防疫第一线工作,积极参与各类抗疫捐款活动。
医院深入开展“深化大学习、提振精气神”专项活动,确定“博爱中山,奋勇担当”医院品牌建设的口号,激发党员干部担当精神,提振全员干事创业精气神,在全院掀起投身大学习、学习典型事迹、争做发展先锋的高潮。去年7月1日,医院举行门急诊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启动暨项目联合党支部成立活动,创新实践“党建引领基建”新模式,全面促进门急诊综合大楼项目尽快建成投用。
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2020年,中山医院护理团队以多学科融合为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升专科护理水平。目前,医院有专科护士120人,为全市最多,5人获国际专业认证资质,十余人获护理硕士文凭。此外,还加强专科基地评建,推动护理学科发展。去年,静疗专科、急诊专科和手术室专科获福建省首批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授牌,是全省获授牌最多的医院之一。
中山医院注重护理质量与安全目标监控,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引入CCC术语库,研发适用于临床的智能化护理决策系统;去年,国内首家“互联网+护工服务监管平台”落户中山医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山医院护理队伍冲锋在前“双线作战”显担当,多次派出护理队伍援鄂逆行出征。由护理部策划制作的中英双语版鼻咽拭子标本采集教学视频获新华社客户端刊载,累计有数百万播放量。
科研创新科技量值排行表现出色
2020年,中山医院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7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居厦门市各医院首位。2020年全院发表高质量SCI论文近百篇,最高影响因子13.493分,获授权专利43项。
各学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亦有出色表现,传染病学、肾脏病学、皮肤病学、消化病学、心血管外科学等5个学科全市第一,其中肾脏病学、皮肤病学2个学科全省第一,传染病学连续三年上榜,与皮肤病学均进入全国50强。
信息先行市民看病更加高效便捷
近年来,中山医院以推进信息化互联互通作为改善医疗服务的重要抓手,让智慧医院建设成为医疗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推出在线发热咨询、AI自诊和新冠肺炎影像智能评价系统,颇受患者好评。2020年,医院成为福建省首家上线“信用就医”服务的综合性医院,联动多渠道信用体系,省去患者就诊过程中所有缴费环节,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同时,互联网医院“在线诊室”上线运营,提供在线复诊、续方、药品配送、健康宣教等功能,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
健康扶贫精准支医彰显医者大爱
医路帮扶,精准支医。作为全国首批接受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任务的三甲医院,为加强闽宁协作和健康扶贫力度,中山医院先后派出百余名援医专家远赴宁夏、甘肃、新疆等地支援。他们把“中山经验”带到对口帮扶医院,从医院管理、学术引领、技术帮带、人员培训、医疗设备等方面给予鼎力扶持,指导建立远程会诊平台,深入偏远村镇开展巡回义诊,为边远地区百姓送去优质医疗资源,为当地医院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院队伍,为脱贫攻坚筑起“健康防线”。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蔡建春:
不忘初心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升级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健委的指导下,2020年,中山医院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各项工作任务,医院建设稳步发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山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全院“一盘棋”部署疫情防控各项任务,坚决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抗疫工作。
展望2021,“中山人”将不忘初心,以患者需求为发展导向,继续推进学科高地和技术高地建设,全面提升医教研水平,坚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升级,着力解决百姓关注的医疗民生问题。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牛建军:
攻坚克难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中山医院坚持党建与医院发展融合共进,将支部规范化建设与提升管理水平、业务水平放在同样高度,为医院点燃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2020年,“中山人”在党旗指引下,统筹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要求,持续在防疫战线上体现责任与担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山医院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激发全院职工使命感,汇聚各方合力,攻坚克难,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好地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