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防控底线 守护百姓健康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疫情防控先进经验获全市通报表彰
8月1日,发热患者洪某到荆州一医就诊时,被及时发现并确诊,迅即被送往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从而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
8月6日,荆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通知,对荆州一医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措施予以通报表彰,希望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学习先进,全面落实防控要求,把好关口,共同筑牢防控堡垒,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大力量。
荆州一医院长邱平表示,医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强化‘防’的意识、严格‘防’的举措、落实‘防’的责任,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筑牢防控之堤,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规范发热门诊,做好防疫“吹哨人”
发热门诊是阻击疫情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发热患者筛查、留观、临时诊疗的重任。
8月1日,发热患者洪某前往荆州一医就诊。在发热门诊经过检测体温、扫码验证、流调问询后,发热门诊人员发现了洪某的异常,随即将洪某按中高风险区域风险人员进行单独隔离,迅速完善血常规、核酸采样、肺部CT等检查后,进入留观病房单人单间隔离管理,并派专人监护。2次核酸结果均为阳性后,医院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并上报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
洪某确诊后,迅速排查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对其活动轨迹进行全面摸排,划定中风险区域和重点场所,实行严格封控管理,同时在中心城区启动全员核酸检测,从而快速、有效地切断了疫情传播链条。
在此过程中,荆州一医反应迅速、措施得力、处置妥善,充分发挥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哨点”作用。这是该院长期坚决贯彻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具体体现,是规范运行发热门诊、强化医院管理的结果。
——高标准建设。2020年下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荆州一医投入1800万元对原发热门诊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补齐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短板。新的发热门诊占地1800平方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设有等候区、检查区、诊疗区、采集室、留观室等不同功能单元,配有发热门诊专用救护车、CT、生化仪、流式细胞仪、B超等设备,可保证患者一站式完成诊疗。
——规范化管理。预检分诊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发热患者,立即通过专人、专车、专线将其转送到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实行全程闭环式管理,设有规范化的“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护通道、患者通道,人物各行其道,避免院内感染。此外,发热患者的核酸采集、检测排查,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进行。
——分区式候诊。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大多是普通发热患者,也有一些接触过中高风险区域,如果混杂在一起候诊,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荆州一医发热门诊加强院感控制管理,坚决守住“院内零感染、院感零容忍”的底线,根据发热患者的不同风险,分别设置了普通发热人群候诊区、接触中高风险区域人群区、有新冠肺炎症状且有中高风险旅居史留观排查区等。
荆州一医严格遵循发热门诊规范化管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就诊、第一时间筛查、第一时间转诊、第一时间治疗,确保发热患者得到及时妥当的诊疗处置。
高温采集核酸,再现最美“逆行者”
沙市发现2例外省关联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尽快扑灭本地疫情、严防向外扩散,成为当前防控工作的首要目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封控中风险区域、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一场坚决捍卫人民生命健康的疫情阻击战迅速打响。
核酸检测是切断疫情传播的重要手段。如此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在荆州尚属首次。
疫情就是命令,荆州一医党委闻令而动。8月2日凌晨1时,市民们还沉睡梦乡,该院400名医护人员正连夜进行核酸采集培训。
当天上午,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第一批20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整装出发,前往沙市区中山街道办的多个采集点。
次日,第二批核酸采集队伍也集结出征。
2日至4日,医院共抽派2批共334人的核酸采集队伍,其中医生50人、护士284人,分别前往沙市中山街办、解放街办、洪垸社区的166个采集点,3天共采集核酸样本近16万人次。
穿着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戴着手套、面罩、头套,他们全副武装在烈日下工作,防护服里全部湿透,脸被热得通红,手被汗水泡白了,让人心疼又感动。
3日凌晨2时,采了一天核酸的护士朱晓朦终于可以下班回家了。可没有网约车,她只能骑上共享单车。回家途中,由于连日来的辛苦劳累,她不慎连人带车跌了一跤,将下巴磕伤,缝了好几针;年轻护士李欣因高温和疲劳,在采集工作时中暑,立即被其他姐妹顶替上来……感人的故事举不胜举。
作为三甲公立医院,荆州一医在持续抓好院内疫情防控、正常诊疗服务的同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高效、精准地完成了核酸采集任务。
严守四个关口,当好健康“守门人”
医院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疫情期间,为确保患者正常就诊,荆州一医以最果断、最严格、最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各项防控要求,有序开展诊疗服务,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严把“入院关”。医院大门仅保留一个主出入口,封闭其它所有通道。所有入院人员“应检尽检”,做到“四个必查”,即:必查口罩佩戴情况、体温监测、扫健康码、流行病学调查。如有发热患者,预检分诊人员将第一时间安排专人专车专线,将发热患者送到发热门诊,实行全程闭环式管理。
——严把“门诊关”。为减少院内人员聚集,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门诊就诊实行非必要不陪同,鼓励非急诊预约诊疗服务。进入门诊前,就诊人员还需再次测量体温等检查,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诊室”。
——严把“住院关”。住院患者必须首先经过新冠肺炎排查,排除可能后方可入住。对于急诊急救患者,设有28间独立缓冲隔离病房,可对急诊患者先行施救,病情稳定后做好新冠排查工作。对于手术患者,则安排单间隔离手术,术后进入独立缓冲区观察。
——严把“病区关”。所有病区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坚持非必要不陪护原则。因病情确需陪护的,实行“一患一陪护”制度,陪护人员需相对固定,并做好核酸等检查,办理陪护证明。病区禁止探视,鼓励电话、视频等形式探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