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针误入气道 医生支气管镜下巧取异物
8月13日晚,安庆市立医院急诊科接诊一名误吞缝纫针的患者,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内镜室、手术室等科室的协作下,成功将一枚长4cm的缝纫针取出。
患者男,25岁,因误入异物,来院时表情痛苦,急诊科医生急查胸部CT,提示右中间干支气管金属样高密度影,请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会诊,住院总程小利会诊后立即请示丁国正主任。考虑到异物的特殊性,不排除取异物取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穿透性损伤、大出血等情况,取出时需要充分的喉罩下全麻,如果内镜下异物取出不顺利则需转心胸外科开胸取异物。为安全起见,手术安排在东院区,程小利同时请手术室、内镜室和麻醉科做好手术准备,并联系了心胸外科,以防出现大出血,心胸外科可手术止血。
李长东和孙勇从家中赶来,经过完善术前检查和麻醉科医生的充分麻醉后,两位医师在内镜室护士的配合下顺利将气管镜经喉罩送入气管,在右中间干支气管六点钟位置可见一金属针样异物,针尖斜嵌入支气管粘膜,所幸的是针底部朝下,针头朝上。为了避免取出过程中出现针尖对患者的二次伤害,异物取出角度需要非常谨慎。孙勇予以异物钳贴近针尖部位,夹住针尖往前移动后,针尖脱离粘膜。悬空后,异物钳夹住针随气管镜一起退出气管至声门处,针再次脱离异物钳,滑落到右基底段外基底段管口,再次将异物钳小心移至针尖处夹紧后随气管镜退出气管及声门处,再随喉罩一起退出口咽部,最终慢慢地将缝纫针取出。探查发现气管内仅少量出血,未见活动性出血,此刻大家都终于松了一口气。
手术非常顺利,用时约9分钟,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不仅使患者快速转危为安,也避免了外科开胸手术,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据孙勇介绍,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指经口内误吸入的物质所致。安庆市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取出的异物多种多样,有豌豆、花生米、葡萄、鱼骨等,但是像小伙子这样长达4cm的缝纫针还是非常少见的。所幸取出顺利,如果刺穿大血管,甚至扎到心脏,后果不堪设想。
日常生活中,在说话、大笑或哭泣时,如果嘴里含着食物,极易发生误吸。异物进入气管和支气管内后,会引起呛咳、声嘶、胸痛、呼吸困难等,医生提醒,如果明确有异物呛入气管,尤其是尖锐的异物时,应立即就近到医院就诊,尽量平卧,不要走动,以免尖锐异物在肺部游走,刺穿重要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