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公共健康的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240万,与之相关的死亡110万,现存脑血管病患者1100万,近40%患者遗留严重残疾,给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脑血管病现已成为我国病死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脑血管病中80%为缺血性,20%为出血性。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大约占40%左右。腔隙性脑梗死通常病灶直径小于2cm,虽然临床症状相对轻,但部分患者可以致残,而且其具有复发性的特点。腔隙性脑梗死后第一年每6例患者会有1例复发,到第五年每3例患者就会有1例复发。因此,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死的复发呢?首先,患者应重视腔隙性脑梗死复发的重要性,并认真落实医师的出院医嘱。虽然腔隙性脑梗死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不严重,但有些患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患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患者残疾。俗话说:“小卒中,大麻烦”,所以思想上应重视疾病复发的重要性。目前患者出院时,医师都会给出一个标准化的预防方案,希望患者同样重视这一方案,认真落实预防措施。第二,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低盐低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当锻炼、减轻体重;合理安排睡眠;保持愉悦心情等。第三,积极控制那些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第四,针对腔隙性脑梗死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高血压所致脑小血管玻璃样变是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除控制血压于正常范围以外,还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等。其次,脑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穿支动脉病变是腔隙性脑梗死另一个常见病因,除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以外,还需要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对于脑动脉动脉栓塞或心源性栓塞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或新型抗凝药物。少数因特殊疾病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如大动脉炎、动脉夹层、血管炎、MoyaMoya、血管畸形等,除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还需要治疗原发疾病。对于原因不明的患者,只能选择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总之,只有思想重视,确保落实,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控制危险因素,针对病因,精准预防,才能减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