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9纪录片频道《生命的守护 急救故事》带您走进二院急诊科
包含大枣等食材的年糕是中国新年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食年糕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而由于食用年糕误吞枣核而引发消化道异物,也成了消化内镜工作者最担心的事。这不,患者王阿姨就是因为一口美味的年糕,差点将欢聚变成悲剧。
阖家团圆的年夜饭,王阿姨张罗了一桌子美味,其中包括又好吃又吉祥的年糕。一家人边吃边聊,她一个没注意将含着一颗大枣核儿的年糕吞了下去。“当时就感觉喉咙被卡住了,使劲咽了几口,家里人又递水又嚼馒头,结果越来越难受。”家人一看不妙,赶紧连夜将她送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医。经医生紧急手术,王阿姨最终化险为夷。事后,回忆这颗枣核引起的惊险一幕,王阿姨惊魂未定。
像王阿姨这样,由于误食引发的异物大战,随着年夜饭的启幕也拉开了序幕。截止正月十五,仅消化内科胃镜室就已经进行了27例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其中包含2名来自新乐、藁城的患者和3名隔离病房的患者。
由于正值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不仅要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还要保证院感防控安全无误,这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又增加了一层挑战。消化内科总住院李元和柴秀坤两位同志与医务处、感控处、急诊科、耳鼻喉科、胸外科、手术室、麻醉等科室多次沟通,将防控细节和流程一一落实,避免交叉感染,为患者规划更优质高效的就诊路线和救治方案。
胃镜室马俊骥医生2次前往手术室为方舱的隔离患者进行异物取出,一人就完成了10例的异物取出。姚冬梅医生在兼顾着消化内科门诊以及常规消化内镜的工作的情况下完成了4例异物取出。赵东强、郭昱、徐晓云、陈雷、纪晨光和尹凯歌医生均是白天忙碌在病房当中进行着病人的诊治,夜间再次回到急诊内镜的岗位上为患者进行急诊内镜的治疗。
内镜室的田慧副护士长,当得知方舱的隔离病人是来自藁城的时候,毫不犹豫的与医生一同去手术室进行异物的取出,她如同母亲一般,保护着她手下的兵,当你看到一次次穿梭在手术室与胃镜室飞奔的少年—李岩,他在为异物取出的患者节省等待的时间;在紧张不安的患者身旁也总能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宋明珠,她总是轻声细语的安抚,让人心安。
据了解,食管异物是消化内镜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急症之一。以大枣为例,目前市面上多为新疆大枣,枣核的直径大约2.53.0cm,两头非常尖锐,极易卡在食管。如果不及时取出,有可能导致病人食管穿孔、纵膈感染、动脉破裂,甚至威胁生命。在此倡导各位朋友:吃饭时一定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注意枣核、鱼刺、鸡骨头、假牙等嵌顿食管,一旦误食导致食管异物,请赶紧就医,切忌以其他食物吞咽异物的危险方法!这只会增加食管损伤的程度,增加手术风险和难度。急诊科被誉为“和死神赛跑”的地方。很多急性疾病往往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致人于死命,虽然并不一定是绝症,但很多时候等到上了手术台就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对于这些疾病,预防和第一时间的抢救就至关重要。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基地,急诊医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于1994年正式建科,在科主任田英平教授的带领和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坚持“通科急救、专业特色”发展理念,依托医院综合医疗优势,急诊科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在中毒、危重病、创伤等多方面具有快速诊断及救治能力的综合急诊学科,年急诊量达18万以上。
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9纪录片频道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进行了专题拍摄,并于1月23日、25日进行了播发,从中毒救治、心梗抢救等方面全面对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威武之师急诊科进行了报道。
一起来看吧!
点击观看:第一集《生命的守护急救故事》心事重重
网址:https://tv.cctv.com/2021/01/24/VIDE2j9gt0qVQGubJDVQMKr4210124.shtml?spm=C55924871139.P4qdNCrxgIU6.0.0
点击观看:第二集《生命的守护急救故事》毒物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