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护航 脊柱外科完成高难度“绞刑骨折”手术
近期,兴义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功应用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一例死亡率极高的Hangman骨折(绞刑骨折)病人,开辟了3D打印技术在椎弓根置钉导板的先河。
患者胡某从约20米高处坠落,被120送到兴义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诊断为全身多处损伤,于是科室请到脊柱外科会诊考虑为枢椎双侧椎弓骨折,也就是Hangman骨折,它是指第二颈椎(枢椎)椎弓骨折,由于被绞刑的犯人有类似的骨折发生,故有“绞刑骨折”之称。以往手术治疗此类骨折风险大,手术精度要求高,稍有偏差就会危及患者生命或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常规的前路手术会导致骨折不愈合,严重的成角远期导致颈2、3反弓畸形,脊柱外科副主任熊飞龙表示,如果实施后路手术徒手置钉难度和风险极大,置钉过程中1mm的轻微误差均可导致患者椎动脉破裂大出血或者损伤脊髓导致高位截瘫可能,对病人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后果,如何更大程度的保证脊髓及椎动脉不会损伤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经过讨论,脊柱外科团队决定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该患者的颈椎模型及3D打印手术导板辅助下进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根据模型精准设计椎弓根钉道,术中直接沿预设的钉道进行置钉,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手术安全。
在影像科的全力配合下,脊柱外科团队经过反复推敲和规划,利用CTA薄层扫描数据,专用医学三维建模软件精确设计并打印出1:1的颈椎及椎动脉模型,还原出病人颈椎及椎动脉的实体模型,并根据病人的实体模型设计出“私人定制”的枢椎椎弓根螺钉导板。脊柱外科团队通过3D打印出的模型进行术前模拟手术,精心设计好手术方案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室麻醉科及护理团队的通力配合下,熊飞龙副主任医师带领脊柱外科团队给予该患者进行常规的前路手术,随后将事先准备好的椎弓根螺钉导板卡在枢椎上,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钉道口进行置钉,置入根据术前3D打印模型测算好尺寸的螺钉,置钉过程顺利,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且术中出血仅约50ml,较既往常规的徒手置钉方法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明显减少出血量。术后患者恢复较好,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复查X线片提示该患者的枢椎椎弓骨折获得了坚强的固定,脊髓获得充分减压,术后第4天患者便在颈托的保护下下床活动。
3D打印椎弓根置钉导板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兴义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又上一个台阶,处于贵州省领先水平,同时让一些脊柱高难度置钉变得易如反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随着数字医学的发展,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日趋成熟,兴义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勇攀高峰,为上颈椎手术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的个性化、私人定制方案,减少了各类手术的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今后,脊柱外科会脚踏实地,再接再砺,努力学习并应用前沿技术,为黔西南州脊柱患者带来更优质、更先进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