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风采录丨董怿:一次援疆 终身无悔
1月16日,北京大兴机场,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董怿完成为期一年的援疆任务,回到北京。院领导、科室领导和他的家人手捧鲜花,迎接他的归来。
作为北京市卫生系统第十批第一期援疆干部,董怿担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这一年,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当地人民对首都医生的期待,发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点学科优势,用精湛的技术解除患者痛苦,用医者大爱温暖百姓心田。
因表现优异,他被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被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授予“优秀援疆医生”荣誉称号。
和田地区气候干燥少雨,有的时候,干燥得难受晚上都睡不着觉。但是董怿迅速调整状态,努力让自己适应新环境,很快投入到工作中。
这一年,他致力于将同仁耳鼻咽喉科的优势技术带到和田,通过技术帮扶,切实提高当地医生的水平。
有一天,科室收治了一名患者,检查发现,患者患有巨大垂体腺瘤,在这个区域切除肿瘤手术难度极高、危险性极大。患者一拖再拖,一直到肿瘤不断增长,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
董怿立即联系多学科会诊,仔细分析患者的病情和肿瘤位置,最终与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总院神经外科合作,发挥了鼻内镜手术治疗颅底相关疾病的优势,顺利完成了巨大垂体腺瘤内镜经鼻蝶切除手术,解除了患者的病痛。这也是和田地区首次应用该技术的病例,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当地鼻科专业的业务水平。
他还带领耳鼻喉科开展鼻腔及咽喉电子喉镜窄带成像检查,为更多的患者进行相关的疾病的筛查提供依据。
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董怿发现当地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比较落后,他与另两位援疆主任一起启用西院区耳鼻喉科新生儿AABR听力筛查项目,完善和田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董怿发现,当地医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科研意识不强。为了培养年轻医生,董怿坚持每日教学查房,他与另外两名援疆医生一起,在科内建立每周定期开展耳鼻喉科基础知识、学科新进展的科室培训,从最基本的解剖知识到疑难病例,他们采用病例讨论、最新文献学习等方式,规范诊疗培训,带动科室医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专科查体及病历汇报技巧、加强临床思维能力。
为提高当地医生的科研水平,他指导当地医生关注当地罕见病例,并撰写病例报告。收集当地多发鼻外伤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病例,总结治疗经验。董怿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倾囊相授,努力提高当地医生的临床业务水平和科研思维水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他还组织举办2020年北京和田地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交流会,邀请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多位耳鼻喉科专家进行线上讲座,与和田当地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在线参与人数达5740人次,扩大了和田耳鼻喉科在在全国的影响,为京和两地医生交流搭建桥梁。
援疆期间,董怿多次赴和田地区墨玉县扎瓦镇夏普图勒艾日克村、洛浦县加依托格拉克村等地义诊,为当地村民进行耳鼻喉科疾病的初筛、咨询和指导。他曾与其他两名援疆医生一起,为06岁的儿童开展耳鼻喉科疾病筛查工作,筛查儿童总数达659人。义诊中发现了多名患有中耳炎、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耵聍栓塞、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肥大、先天性唇腭裂畸形等疾病的儿童,他们第一时间向幼儿园保健医和乡镇医生反馈,叮嘱要及时告知监护人,并给出治疗建议。他们用精湛的技术为孩子们带来了健康,同时也收获了孩子们童真的笑脸和乡亲们信任的目光。
他还积极开展耳鼻喉科相关知识科普活动,配合媒体积极进行援疆工作的宣传。在和田地区人民广播电台,完成《健康大讲堂——烦人的鼻炎》的宣讲录制,对当地居民进行科普教育。
董怿常说:“援疆是他一次无悔的选择。”在这里,他开展了许多新的技术,为人民医院西院耳鼻喉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里,他看到了祖国的强盛,欣赏了新疆的美丽,感受着新疆人民的热情。这一年的援疆生活,已经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将带着这份美好的记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