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展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 采用新渠道 治疗脑积水
人们常说车祸猛于虎,生死一瞬间。近日,40多岁的宋阿姨(化名)就因车祸命悬一线,重度颅脑创伤更是让治疗一波三折。她不仅昏迷了一个多月,还出现了严重的脑积水。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德州市人民医院首次开展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宋阿姨得以转危为安。
车祸后长期昏迷脑积水危及生命
宋阿姨在近期不幸遭遇车祸,在进行了在颅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后,一连昏迷40余天。后转入德州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接受治疗,意识一度好转后又出现恶化。脑CT检查发现,宋阿姨的脑室系统扩大,考虑脑积水形成,压迫脑组织造成病情加重。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范胜强给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测压并腰大池持续引流,发现腰椎穿刺压力不高,腰大池引流后患者意识好转,确诊其为正常颅压脑积水,
“颅腔内有一种名为脑脊液的液体,它能使大脑漂浮在颅腔内,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脑脊液的分泌、吸收是一个动态的平衡,颅内炎症,脑外伤、缺氧等因素,会导致脑脊液在脑组织内淤积,进而形成脑积水。”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向辉向患者家属解释,长期的脑积水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功能不可逆性损伤,若不及时治疗,更会危及生命。在充分了解病情后,患者亲属一致要求进行手术治疗。
开展多学科协作填补又一技术空白
随即,宋阿姨便转入神经外科病房,等待手术治疗。在术前讨论中,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张军普认为患者脑积水手术指征明确,而且右侧头部大片颅骨缺失,可同期进行脑积水分流和颅骨修补术,减轻二次手术的负担,也能加快患者恢复。刘向辉则提出,患者头部大面积颅骨缺失,颈部有气管切开,如果采取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容易导致出现感染,可以采取腰大池腹腔分流术解决脑积水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国内外脑积水分流的主要术式是脑室腹腔分流术。而近年来,随着分流装置的不断完善和治疗理念的改变,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逐渐受到了重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利用腰大池(位置处于腰椎)和脑室相通的特点,从腰部置管,引流脑脊液到腹腔,简单来说就是用一根管子把大脑和腹腔连接起来,将脑积水直接输到肚子里,无须穿刺脑组织,在体内的运输路程也更短。
在经过充分论证后,手术如期举行。刘向辉、范胜强等科室精干力量主刀,由于患者腹部脂肪较多,而且需侧卧位手术,特邀请胃肠外科主治医师霍新凯协助开腹。考虑到宋阿姨长期昏迷卧床,身体状况差,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医师邱建磊为其制定了周密的麻醉计划。多学科共同合作下,历时5个小时完成了手术,成功在患者身体里建起的“引水工程”,脑积水顺利排出,颅骨修补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紧跟医学新理念为患者们谋健康
脑CT复查结果显示,宋阿姨脑积水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缓解,颅骨修补钛网位置合适,手术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由于患者的身体状况差,且长期昏迷不醒,术后出现了长时间发热、伤口不愈合、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得益于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宋阿姨意识情况逐渐地好转,能够配合简单指令性动作,气管切开插入的套管顺利拔除,能够独立进食,并在不久前出院回家。
“没有最好的手术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谈起宋阿姨的治疗经历,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张之营深有感触,他表示,神经外科顺应循证医学这一现代医疗潮流,针对患者的情况“量体裁衣”,制定了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填补了又一项技术空白,也体现了循证医学下个体化治疗的先进的医学理念和德州市人民医院多学科诊疗的优势,今后,必将有更多的患者因此受益。
在张之营看来,循证医学是当前临床医学的重要进展,其并不依赖于经验主义或过往案例,提倡使用正式且明确的方法来分析证,强调应用完善设计与执行的研究(证据)寻求治疗的最优解。他告诉记者,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是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孜孜以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神经外科团队将继续坚持学习,用心工作,通过经验的日积月累和技术的不断改进,用最好的治疗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