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精心救治——耐药结核患儿小邓珠再获新生
2024年11月,四川甘孜的藏族儿童小邓珠因严重的耐药结核并发症入住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小儿感染科。小邓珠病情危急,被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脑炎、脑积水、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病症复杂。面对严峻挑战,小儿感染科秉持着“生命至上”的原则,联合多学科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对小邓珠的救治中。
多方联动,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考虑到患者复杂的病情,我科迅速联合了院内营养科、儿童重症医学科、药学部以及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的力量,共同探讨并调整治疗策略。小儿感染科先予HRZE四联抗结核治疗,以及抗炎、降颅压等治疗,患儿仍有反复发热、抽搐、伴大小便失禁,随后转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治疗;由于患儿脑积水较重,2次转入华西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引流术,术后再次转入小儿感染科治疗。我科根据耐药结核诊疗方案,为患儿改用最新耐药结核药物,由于该药物需要临时申购,我科又与药学部沟通申请,尽快为小邓珠申请到了耐药结核的药物。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医疗干预措施,小邓珠的各项检验检查指标逐步恢复正常,最终于2025年1月初顺利出院。
精细护理,守护生命之光
入院初期,小邓珠处于嗜睡状态,伴有急性危重病容,身体虚弱无力。为了确保其在治疗期间的安全与舒适,护理团队不仅细心地进行口腔护理、基础护理和各种管道维护,还密切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帮助他逐渐恢复自主运动能力。经过两个月的悉心照料,小邓珠从最初不能执行简单指令到后来能够自主进食,最后实现自行行走。
搭建沟通桥梁,减轻患者负担
鉴于患者家庭语言不通且经济条件有限,我科医务人员主动联系翻译人员,耐心解释病情进展及治疗计划,确保医患沟通时信息传递准确。同时,了解到家庭困难,小儿感染科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由临床人员亲自陪同协助办理特药申请手续,极大程度地缓解了患者的经济压力,让这个特殊的小患者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此次成功的救治案例,不仅展示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在多学科协作和流畅救护流程方面的高效运作,更深刻体现了我们对患者及其家庭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更多像小邓珠这样的孩子带去希望与光明。
小儿感染科游娇;朱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