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救治高危白血病化疗后严重感染、肺出血并多脏衰患儿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靳有鹏主任团队联合血管介入科成功救治一例高危白血病化疗后严重感染、肺出血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儿。患儿恢复良好,已于近日出院。
年仅13岁的患儿小赵(化名)患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且经基因诊断为高危型。家长带着孩子到省立医院小儿血液内分泌科开展了一系列检查,确定了化疗方案后,接受为期10个月的化疗。前期治疗过程相对顺利,近期,患儿进行新一轮的化疗再次入院。化疗后的第7天,患儿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白细胞总数仅剩0.01×109/L,血小板降至2×109/L,同时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血压和血氧难以维持,紧急转入小儿重症医学科。
小儿重症医学科靳有鹏主任带领团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先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积极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但患儿出现大量肺出血。紧急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凝血酶等改善凝血功能,然而患儿血小板水平没有明显上升,肺出血也未见改善,感染指标却一直上升,CRP最高升至179mg/dl,病情危在旦夕。靳有鹏主任带领团队多次讨论抢救及诊疗方案,对于患儿大量肺出血的原因,考虑除了患儿凝血功能差以外,还存在另外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肺部真菌感染导致,另一种可能是肺动脉或支气管动脉本身发育存在问题。
小儿重症医学科一方面针对患儿凝血功能差,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情况,给予加用重组人VII因子输注治疗。另一方面为了明确患儿肺出血的原因,团队讨论后决定带着移动呼吸机给患儿进行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CTA检查。因种种限制,CTA检查图像很不清晰,无法明确是否存在异常的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患儿的诊断再次陷入窘境。
科室团队再次共同讨论后,请血管介入科副主任医师张垒会诊。张垒副主任医师为患儿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进行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结果发现患儿左右支气管动脉均存在异常血管,这是导致患儿大量肺出血的罪魁祸首。张垒副主任医师对三支异常支气管动脉进行了封堵,患儿肺出血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针对患儿肺部感染问题,小儿重症医学科结合影像学特点,考虑存在细菌及真菌的混合感染,继续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经过26天的努力救治,患儿终于成功撤离呼吸机。随后患儿顺利转回小儿血液内分泌科继续治疗,近期顺利出院。
此次病例的救治过程体现了省立医院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多学科协作优势,经过多个科室紧密协作,共同为患儿提供了全面、综合、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升了患儿的救治成效。
信息来源:小儿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