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童头疼总不好?竟是脑脓肿惹的祸!
7岁的小刚从小到大一直很少生病,身体也很不错。然而最近一个月,他经常没缘由的出现头疼恶心的症状。起初,家长以为是因为吃坏东西造成胃肠不舒服便没有在意,可几周后,小刚不仅精神状态萎靡,整个人也明显消瘦下来,体重不足20公斤。小刚的父母心急如焚,但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辗转多个医院也没有得到准确诊断。最终,他们来到大连理工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门诊,经过脑CT检查,发现孩子颅内长了一个4厘米大的占位,周边有大面积水肿,脑组织受压明显,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结合临床症状,该病情符合脑脓肿的特点。但由于患儿年纪小、身体条件差,无论是术中还是术后都可能存在诸多风险……在神经外二科主任金点石的门诊诊室里,看着几近崩溃的小刚父母始终充满信任的眼神,金点石主任眉头紧锁,思索良久,经综合考虑,决定尽其所能,全力救治!患者入院后一边完善各项检查,另一边,金点石主任组织手术团队展开了多次术前讨论,充分考虑术后患处美观度、颅骨生长发育等因素,查阅资料文献,制定手术策略。最终,手术团队决定在“机器人”辅助下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
儿童脑脓肿约占所有脑脓肿病例的25%,11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较高。该年龄阶段患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感冒、发烧、肺炎等症状,加上又处于换牙期,容易发生龋齿、中耳炎等感染风险。
金点石主任表示,脓肿的早期发现对治疗结果至关重要,学龄前患儿一般以头痛、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早期发现可尽早治疗原发病,避免脑脓肿发生。对于直径大于2.5cm脓肿,建议通过开颅切除或微创穿刺抽吸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随着定位设备的逐渐发展,外科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成为治疗脑脓肿的主流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位于脑深部、功能区的脓肿,更适合这种精确定位下的穿刺手术。
经过周密细致的术前准备,手术团队将患儿的薄层CT数据导入机器人手术计划系统。考虑到病变周边水肿面积大,脑组织脆性增加,极易出血,术中,金点石主任与副主任医师韩鹏一起,在机器人辅助下准确选择病变最大层面,精准测量穿刺深度,判断出“最短+最优”路径,缩短穿刺管在脑组织内的穿行长度,既避免了长度过短导致的抽吸脓液不完全;又解决了因引流管过长,而损伤内侧脓肿壁导致脓肿扩散。经过一番行云流水的精准操作,术中抽吸出近20ml的脓液。更令人欣慰的是,不仅手术成功完成,更最大程度减少了对脑组织产生的副损伤。
据了解,常规的穿刺手术,皮肤切口一般约3cm左右,骨孔直径约1-1.5cm;而此次在机器人辅助下进行的微小骨孔手术,患儿皮肤切口长约1.0cm,骨孔直径约0.5cm,实现了绝对的微创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护理,小刚肉眼可见地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平安出院,也为这场生死救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是辽宁省重点专科,在医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实力的担当,拥有几代人努力下沉淀的雄厚技术与超强实力。传统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智能化是神经外科一直追求的目标方向,精准治疗、微创治疗、神经功能保护也是学科发展过程中秉承的理念。从智能化数字化显微手术平台的落户到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手术机器人的引入,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让神经外科手术如虎添翼,为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神经外二科主要以脑血管微创手术,如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栓塞术、脑缺血支架植入术、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脑出血微创治疗等为专科特色。借助“登峰计划”高峰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科室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临床科研优势、优化整体学科布局,不断提高学科竞争力,进而辐射和带动大连市神经外科领域发展,为辽宁地区神经外科的发展贡献力量,更好地为滨城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专家简介
金点石
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外二科主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委员,辽宁细胞生物学会委员,大连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大连市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副会长。擅长脑血管病介入及显微手术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神经外二科韩鹏
文化宣传部丁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