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 为早期食管癌治疗提供新途径
近日,湖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为一位早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全市首例内镜下射频消融手术,为早期食管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患者吴先生(化名)今年60岁,近日在市中心医院做胃镜检查被发现“食管中段鳞状上皮重度异型增生”,这已经属于早期的食管癌,胃镜下观察病变范围波及食管全周,且长度已超过7cm。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虽然可以治疗该疾病,但目前行业指南认为,早期食管癌病灶一旦超过5cm,且存在全周病变,容易引起术后食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狭窄,临床上运用了激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胃食管黏膜移植等多种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
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刘江主任医师团队在对吴先生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内镜下手术方式——“食管癌射频消融术”(ERFA),这种手术方式非常适合因早期食管癌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而导致的难以整块切除的病变。在与麻醉科、内镜中心医护人员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刘江通过放大内镜精准识别病灶范围,确定范围后予以氩离子标记,标记后置入斑马导丝,交换置入射频消融系统,分6次发射,直至根除病灶。
食管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较高。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许多食管癌患者在疾病发展的早期即可被诊断。同时内镜下ESD术的应用,使得早期食管癌患者可以避免外科手术而得以切除病灶。
对于早期食管癌,如病变范围较小,推荐首选ESD。因为ESD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表浅肿瘤和癌前病变,对病变进行根治性切除,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时间。这种内镜下治疗在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已常规开展十余年,技术成熟,已成功治疗了数以千计的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和早期肠癌的患者。
但由于食管ESD治疗后(尤其是范围较大的病变)的食管狭窄发生率较高,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ERFA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ERFA是一种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技术,通过在消化内镜直视下将射频消融电极贴敷于病变处,利用射频电流产生凝固坏死,从而消除病变。ERFA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食管狭窄、出血和穿孔的风险较低。其在治疗早期食管鳞癌及其癌前病变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治疗后的完全消除率较高。
专家建议,面对胃肠道疾病应当综合考虑,不仅要着眼于疾病本身,同时更应从患者整体的角度关注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来源:消化内科项宇
编辑:新闻宣传中心
审核: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