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赵天力教授团队首次运用杂交手术技术同期完成肺动脉支架置入与肺动脉瓣置换术
近期,赵天力教授团队完成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首例肺动脉支架置入同期行肺动脉瓣置换术。这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杂交手术的一次创新与尝试,也为类似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这种外科手术和介入两种治疗手段同期进行的手术方式融合了传统治疗技术的优点,简化了手术过程,有效提高了治疗效率,改善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充分体现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患者是一名16岁男性,十余年前因右室双出口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了根治手术,术后一直保持规律复查。今年7月再次于门诊复诊时,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瓣返流已达重度,符合瓣膜置换的手术指征。患者第一次手术时因左肺动脉发育不良接受了左肺动脉成形手术,本次心脏大血管CTA检查显示患者左侧肺动脉发育基本无明显改善,基本接近闭锁,需要再次进行肺动脉成形以改善左肺血流,以利于长期维持心肺功能的稳定。
患者及家属期盼经导管的肺动脉瓣植入和肺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方案。但团队经过计算机模拟评估后,发现由于患者的左冠状动脉紧邻肺动脉根部,如果在此位置植入肺动脉瓣,可能导致左冠状动脉受压。如果在远离肺动脉根部的位置植入肺动脉瓣则会堵塞左肺动脉开口。经讨论,赵天力教授团队决定采用杂交手术技术,即在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根部切口直视下先置入肺动脉支架,然后完成肺动脉瓣置换。手术按计划顺利实施,术中通过DSA造影检验确保支架置入的效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第九天顺利出院。术后一个月、三个月患者门诊复查显示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符合预期,手术达到预期目标。
近十五年来,赵天力教授带领团队一直致力于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技术创新研究、技术体系建设、临床应用和推广工作。原创和改良10余项医疗新技术,显著提升了复杂及危重心血管病外科手术成功率。本例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微创治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彰显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危重复杂心脏病领域的综合救治能力。
来源:心血管外科作者:黄昱洋龙静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