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走路了|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救治感染创伤弧菌2岁幼童
“太感谢你们了,因为你们的救治才保住了我家孩子的脚,你们的医疗水平值得信赖,医护人员对我们也非常关心。”7月10日,患者家属谌先生向我院小儿外科主任郭晓辉及全体医护人员送上锦旗,内心充满感激——他两岁多的儿子小轩(化名)如今已经可以正常走路,偶尔还能蹦蹦跳跳了。
今年4月,小轩在与奶奶购买海鲜的过程中,不慎被鱼扎伤右足,随后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被确诊为创伤弧菌感染。“当时小朋友的右足、右小腿出现严重肿胀、瘀斑,合并感染性休克,情况十分危急。”当天接诊小轩的该院小儿骨科专业曹菁医生印象深刻。
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革兰阴性嗜温、嗜盐、嗜碱型海洋致病弧菌,人一旦感染,起病急、进展凶猛,救治困难。入院当晚,珠海妇幼儿童重症救治中心与小儿骨科进行会诊后,考虑坏死性筋膜炎、骨筋膜室综合征、脓毒症休克,情况危急。
与死神竞速,同生命赛跑。郭晓辉团队当机立断进行手术,医院也开启绿色通道,紧急对其进行减张手术,恢复足和小腿的供血。手术过程中,感染性休克导致患儿血压难以维持,十分凶险。经过多学科密切配合,积极抢救,患儿的命保住了。
“手术必须一次成功!”这是郭晓辉团队在抢救过程中坚定不移的信念。经过一系列的保肢治疗,坏死范围已经局限到了最小程度,截去了右脚四个脚趾末端部分,成功控制了感染,但右足仍存在大面积皮肤缺损,需要对其进行植皮手术,将肚子的皮肤移植到足部。然而患儿太小、太瘦,可用于植皮的皮肤面积太少。“关关难过关关过”,为提高植皮成功率,郭晓辉团队多次对患儿感染的创面进行清创及VSD负压吸引治疗,并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创面封闭技术,在创面形成抗菌膜,消灭感染,保证植皮全部成活。
从患者入院命悬一线,到脱离生命危险,在这场扣人心弦的“生命赛跑”中,我院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临危不乱,展示出专业功底和医者仁心。“我觉得作为医生很有成就感,我们希望所有救治的孩子都恢复到一个很好的状态,这是医生们最大的心愿。”郭晓辉主任表示,在患者康复治疗中他也耐心进行指导,对小轩的踝关节功能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接下来患儿康复的第一步主要是行走步态的改善;第二步是让移植的皮肤真正变成足部的一部分,建立皮肤的抗磨能力,“我们有信心让患儿恢复到正常生活。”
健康小贴士
被海鲜刺伤如何急救?
由于创伤弧菌病情进展快,如果被海洋生物扎伤,患者应在创伤后第一时间进行清洗,并用肥皂水、酒精等液体冲洗创口以作消毒处理(切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一旦出现浮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则应第一时间选择就医。
面对这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感染类型,做好预防是关键!
如何预防?
1.为避免发生创伤型创伤弧菌感染,在处理、清洁海产品时,需尤为注意手部是否受损。建议在清洗时,佩戴厚手套,佩戴塑胶手套可减轻蟹、虾等生物对于手部的损伤,避免被扎伤。如果手部有伤口,不建议进行海产品的清洗处理。
2.伤口未愈合,尽量不浸泡海水。
3.不建议吃生牡蛎(生蚝)、海虾及贝壳类等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