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外科救治21岁肺癌年轻运动员助其重返赛场
21岁的小红(化名)是一名优秀的省级射击运动员。今年5月,小红在日常训练时出现不明原因咳嗽,并出现高热不退、有轻微胸痛等症状。她在当地医院就诊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之后,她进行胸部CT检查发现有一个直径12毫米的左下肺背段高危结节,考虑早期肺癌。看到检查结果,小红的父母焦急万分。
“我的女儿年纪还那么小,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请医生一定要救救我的小孩。”小红的父母急切地恳求道。
经多方打听,小红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就诊。
接诊后,胸部外科副主任周一凡为小红完善了系列系统性检查。经检查发现,小红左下肺的结节为纯磨玻璃结节,幸亏发现得比较及时,还是有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
“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又是运动员,心肺功能储备好,入院后的系统检查也没有发现其他基础疾病及手术禁忌症,而且她的肺结节直径不是特别大,考虑是很早期的肺癌,可以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来达到治疗的目的,有治愈的可能,因此家属不用过于焦虑。”周一凡说道。
听完周一凡的解释后,小红父母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手术前,胸部外科护理团队及心肺康复师积极引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训练,鼓励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科室救治团队也根据患者的病灶制作了术前肺结节三维重建,方便手术时精准切除。
5月31日,手术如期进行。科室救治团队为小红顺利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左下肺背段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胸膜粘连烙断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手术用时40分钟,全程患者出血量不到5毫升,有利于其术后恢复。
由于手术及时,经过手术后,小红肺部结节病灶得以完整切除。术后第1天,她便可下床活动,胸腔引流量只有50毫升,复查胸片提示其肺复张良好。医生表示,小红的手术顺利,术后她不需要进行化疗、靶向等补充治疗,只需定期复查胸部CT即可。术后第2天,小红得以顺利拔管出院。
随着体力的逐渐恢复,小红也如愿重新踏上了运动员职业生涯新的征程。出院当天,小红言语哽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紧紧握住科室医护人员的双手以感谢科室全体人员对她的治疗和照顾,感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团队帮助她重返职业赛场,继续绽放精彩人生。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部外科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宣传肺部疾病一体化诊疗和全程管理理念,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力争将科室打造成为区域性肺部疾病诊疗中心。在院党委“党建引领、文化聚心、学科发展”三大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胸部外科将继续夯实胸腔镜手术技术基础,巩固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继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开展更精细的围手术期个体化治疗及熟练的微创技术,为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保驾护航。
青年型肺癌科普小课堂:
肺癌全球肿瘤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在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位居首位,平均发病年龄为72岁。而青少年肺癌的发病年龄是18岁至40岁之间。目前,肺癌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30多岁人群患肺癌较常见,而20多岁人群患肺癌也并不罕见了。
很多人认为,肺癌往往和长期吸烟有很大关系。那么,没有长期吸烟,是否就能远离肺癌了呢?其实不然。在二手烟、油烟、环境和大气污染、基因携带、家族史、吸烟等致癌因素的夹击下,人体也增加了罹患肺癌的可能。目前学术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大部分肿瘤是“上帝掷骰子所致”。人体三分之二的肿瘤,其发生原因在于正常细胞在分裂增生过程时出现DNA配对错误,进而导致基因突变,导致出现肿瘤,这是一个随机事件,和任何人体的内因和外因都没有关系。在肺癌发病原因中,60%-70%癌变原因是机体内外的致癌因素所致,另外30%-40%的癌变原因源于这种随机DNA配对错误导致的基因突变。
而青年型肺癌的特点是:起病较为隐匿,症状表现不规律,具有容易被忽视和误诊。青年型肺癌总体发病率占所有肺癌患者的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在女性患者中,无吸烟史者所占比例较高。青年型肺癌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误诊,大多确诊病情时往往处于晚期,也就是III期-IV期。
前文小红的例子告诫我们,肺癌也会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医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运动,健康饮食,作息规律,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让肺癌不再可怕。
(胸部外科张琛林升华/文张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