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巧换“心门” ,重获“心生”——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近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与麻醉科、超声诊断科、放射影像科、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成功为一名70岁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重度反流患者施行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让患者即将“罢工”的心脏以及“心门”重新恢复正常工作。此项手术的开展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手术治疗上迈上新台阶。
70岁的李大爷有着多年的心脏瓣膜病史,10年前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近两年,他总是反复胸闷、气促,平路走十几米就会呼吸困难,并伴胸背部疼痛。不能活动、不能出远门,李大爷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他多次求医,药吃了不少,但收效甚微。一个月前,李大爷胸闷气促胸痛的程度加重,遂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寻求更好的治疗机会。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李大爷被诊断为主动脉人工瓣重度狭窄并重度反流(主动脉瓣流速5.05m/s,跨瓣压102毫米汞柱)、心功能Ⅳ级。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房子,主动脉瓣就是心脏把血液泵到全身必经的“大门”。李大爷的这扇“大门”已经严重变形、硬化,打不开了,这不仅影响全身血液供应,也使得心脏和肺部血管压力增加,从而引起胸闷、气促等一系列的症状。若不修好这扇病变、损坏的“大门”,不仅严重影响李大爷的生活,病情恶化甚至还会发生猝死!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重度反流且伴有心功能不全,药物保守治疗效果欠佳,5年生存率普遍很低,加上李大爷年龄较大,体质非常虚弱,且已经做过一次开胸换瓣手术,传统开胸换瓣手术将面临极高的风险,也不可取。那该如何为李大爷治疗呢?为解决这个难题,医院组织多学科专家团队反复讨论后,决定采用目前国内外瓣膜病微创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为李大爷换“心门”。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指通过微创手术,用人工瓣膜代替患者发生病变的主动脉瓣的手术。相比传统的外科开胸换瓣手术,TAVR有着无需开胸、创伤小、出血少、麻醉时间短、恢复更快的特点,为存在外科手术禁忌症或者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经过周全的术前准备,心内科介入团队通过导管,将一个完全可折叠的人工瓣膜送到李大爷的主动脉瓣部位。经过1个多小时的操作,瓣膜一次性植入成功并释放、扩张,把原有的病变的瓣膜瓣叶推开,新的人工瓣膜中的瓣叶等结构替代原有瓣膜的功能,接管主动脉瓣原有的调节血液流动的工作,手术成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心脏瓣膜病发病率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尤其常见。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以往只有开胸手术这一种选择,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特别是年龄大、身体情况差的患者手术风险大、死亡率高,术后恢复困难,而TAVR术的出现则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TAVR术适用于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低、中或高风险的标准瓣膜置换术患者,并且研究显示,与药物治疗相比,TAVR可以降低46%的死亡率,并显著改善无法接受传统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活质量。
TAVR手术在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心脏瓣膜病微创诊疗方面跻身全省先进行列。心血管内科团队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力度、加强多学科的互相协作,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快捷、微创的治疗方案,守护患者“心”健康。
文稿来源|心血管内科万雪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