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求生 “镜”显真功——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严重气道狭窄患者
近日,因肺癌压迫致气道严重气道狭窄的的75岁患者李某(化名),出现气道狭窄无法正常肺通气,生命体征无法维持,当地医院医生为患者行气管插管术;但因气道狭窄,患者仅能支持置入直径为5mm的儿童气管导管进行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并借助儿童吸痰管间断吸痰。气管插管20余天的生命,因导管太细,痰液引流不畅,肺部感染进行性加重,气道内分泌物无法排出,随时面临窒息风险,又因病情原因无法进行气管切开。辗转多家医院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转诊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成医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治疗。
呼吸危重病区主管医生贺容主治医师接诊后,认真查阅转诊前的病例资料并通过超细支气管镜评估患者气道情况。发现患者原有气道支架的上下端均明显狭窄,呈“缝隙”大小且肺部感染重,气管内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随时面临窒息风险。
面对复杂的病情和危重的状态,贺医生立即上报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黄娜教授、副主任姜轶主任医师,组织科内讨论,最终讨论确定诊疗方案:第一步,立即于硬镜下行气道狭窄处球囊扩张术,更换成人气管导管,保障呼吸道通畅;第二步,积极抗感染后于硬镜下行气道支架植入术。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在医护的积极配合下,余林副主任医师主刀、郑鹏城主治医师配合为患者实施手术。呼吸内镜介入团队做好充分准备后,首先在保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拔除儿童气管插管导管,同时即刻快速插入硬质支气管镜,高效地在气道上下段狭窄最严重处分步进行球囊扩张,术后置入7.0mm气管导管。排除窒息风险后,呼吸危重病区予以积极抗感染、加强痰液引流等对症治疗。1周后患者肺部感染较前明显好转,按计划再次于硬镜下实施金属支架置入术,术后顺利脱机拔管,结束了1个多月气管插管。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省内率先开启了对呼吸微创介入治疗的探索,在呼吸微创介入技术方面已经持续深耕十年,年均完成呼吸内镜诊疗5000余例、呼吸血管介入诊疗800余例、经皮介入诊疗200余例,成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特色优势专业,整体呼吸微创介入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在区域内具有起较高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得到众多省内同行及患者的一致认可。
来源部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