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cm小切口,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成功拆除人体“血管炸弹”
12月18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82岁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胸骨上段小切口升主动脉置换+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术。这是本月第3例通过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救治的年过八旬的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医生仅通过10cm左右的小切口就完成了主动脉血管置换。
82岁蒙婆婆(化名),体重32kg,既往有高血压,最高血压达到180/11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佳。12月18日早上9点,蒙婆婆突然出现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伴呕吐,大汗,急诊到当地医院就诊,CT考虑主动脉夹层,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转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患者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诊为A型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因主动脉破裂死亡,情况危急。赖应龙主任、刘勇副主任立即组织科室医生评估蒙婆婆病情:患者年龄大,身体素质差,合并有肺气肿,手术风险较大;但患者已合并心包中量积液,外科手术是患者的唯一的生存机会。经过全科讨论,最终决定采用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升主动脉置换+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术,无需将胸骨全部劈开,恢复更快,能最大限度减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18日晚,在麻醉科、手术中心的全力配合下,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为蒙婆婆成功实施了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升主动脉置换+部分主动脉弓置换,手术顺利,耗时约4.5小时,术后安全返回心外ICU,生命体征平稳,于术后6小时左右苏醒,术后10小时引流量200ml,目前已拔除气管插管。
据赖应龙主任介绍,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危急重症之一,发病急,死亡率高,若不及时干预,48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增加1%~2%,1周内死亡率高达90%,需急诊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被认为是心脏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手术时间长,难度系数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规手术切口均采用传统的胸骨全劈开入路,需要在胸骨正中作一长约20~25cm的切口,影响胸廓稳定性,对高龄骨质疏松患者影响极大。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大血管手术是近年来新的手术方式,保持了胸骨下段的完整性,利于维持胸廓的稳定,对胸骨的损伤小,极大保护了患者呼吸功能,不仅切口更小,而且恢复更快,患者获益良多。
“小切口”微创手术手术视野小、操作空间受限,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更高,目前省内仅少数医院可独立开展,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自今年7月开展微创胸骨上段小切口大血管手术以来,已顺利救治60余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最大年龄85岁,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是川东北地区广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福音。
作者:向军图片:向军审核:赖应龙文章来源:心脏大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