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突发大咯血命悬一线 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转危为安
9月22日,医院上演了一场与死神争分夺秒的大抢救。经过医院统一指挥组织,急诊ICU、介入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胸外科、麻醉科、感染科、输血科等科室医护人员多日全力救治,一位生命垂危的大咯血患者成功脱离生命危险,于10月17日下午顺利转出急诊ICU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花季少年突发疾患命悬一线
21岁的大学生小李像往常一样在户外锻炼,突然一口鲜血咯出,在同学的陪同下于当地医院就诊。紧急治疗后,小李气道内的鲜血仍不断喷涌而出,随时有生命危险,于9月21日下午急诊转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入院后,介入科医生争分夺秒,立即开展急诊介入手术,但小李的气道出血仍没有缓解迹象,并出现血氧下降,经紧急气管插管后转入急诊ICU。入科后,鲜血仍不断从气道涌出,呼吸机调整到纯氧浓度,小李仍然重度呼吸衰竭,氧合维持不住,血压和心率也进行性下降。虽经积极心肺复苏后暂时恢复了自主心率,花季少年的生命危在旦夕。
ECMO护航多科联动全力施救
已是深夜,急诊ICU住院总紧急汇报科室主任俞凤及病区副主任丁振兴,大家火速赶往科室,果断决定立即行ECMO治疗,ECMO小组迅速到位。经过一夜奋战,氧合暂时稳住了。但数小时后,小李气道内的鲜血再次喷涌而出。医院立即再次协调并开展多学科会诊,全力抢救。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尤青海主任医师在床旁一次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然而气道内的不断涌出的鲜血及血凝块很快模糊了视野,甚至连气管隆突都看不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也紧急赶来床旁行气管切开术,一点一点夹出大气道内的血凝块。终于看清了,原来是右肺在一直出血,并持续倒灌入左肺。怎么办?如果短时间内再无法止血,患者的左肺也将失去功能。经大家积极讨论,决定暂时用纱条填塞右肺,保住左肺,保住生命,再请胸外科上台手术止血。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患者气道内的血终于暂时止住了,呼吸功能有所改善。然而患者还在ECMO的生命支持下,如何顺利送到手术室?病区副主任丁振兴指挥团队携带ECMO转运。电梯空间不够,那就大家把机器抬起来!ECMO断电后电量不足,那就一路手动供能!从急诊ICU到手术室,这短短的5分钟路程,仿佛走了一个世纪。
此时已是凌晨1:00,胸外科主任张仁泉赶往手术室,潘华光、陶文虎副主任医师上台手术,打开胸腔,小李整个右肺暗红色,内部还在出血,决定手术切除右肺。在麻醉科医生以及急诊ICU医护人员的全程监护下,手术顺利结束。9.23凌晨3点,小李返回急诊ICU病房。
攻坚克难悉心守护转危为安
小李终于不再咯血,但是由于左肺内残存的血凝块,呼吸功能仍然很差,ECMO和呼吸机参数仍然很高。医院再次行多学科会诊,制定下一步方案。重症医学科主任邵敏现场指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尤青海主任医师多次床旁纤支镜治疗。最终,左侧支气管内的血凝块悉数夹出,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手术完成,气管内的血凝块也已被清除,但接下来的每一天,对小李和急诊ICU的医护人员来说,仍然都是巨大的挑战。单肺通气,如何避免纵膈摆动影响患者血压?患者刚做过手术,ECMO还在持续运转,抗凝还是不抗凝?ECMO什么时候才能撤机?气道内经过那么多的操作治疗,并发感染难以避免,患者仅存的左肺还能熬得过一波又一波的感染吗?
接踵而来的是中秋国庆长假,科室核心救治小组集体放弃休假,治疗组笪伟副主任医师每天通报患者病情,在医院多学科指导下,急诊ICU各级医护力量通力协作,一个又一个难关被各个击破。
终于,小李慢慢撤掉了呼吸机,神志也渐渐清醒,可以尝试经口进食了,可以逐渐耐受每天的康复锻炼。在跟父母打视频电话时会轻轻呼喊妈妈,会闭着眼睛听歌,会对医护人员笑,小李坚强地活了下来!
10月17日,在急诊ICU抢救了24天后,小李终于转出到普通病房。此类罕见气道大出血患者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成功抢救,彰显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技术水平和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科学处置复杂和紧急病症的优势,多部门、多学科快速反应和有效协作,真正做到了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