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街·新闻】生死时速!老人突发心脏骤停 多科室接力抢救成功
猝死,是最严重的突发疾病之一。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55万人,平均每天1500人死于心脏骤停,每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骤停突然倒地……
近日,一场“生死时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上演,候诊患者突发心脏骤停,皮肤科、急诊科、心血管科多科室紧密协作,接力抢救,成功将患者从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日前,经过救治,患者已康复出院。
6月5日8:10,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医护人员井然忙碌,患者有序候诊。突然,有位患者意识丧失,瘫倒在地,门诊护士长荣桂庆、护士刘冬梅和刘桂兰、医师范斌第一时间冲到患者身边,确认呼吸、脉搏、测量血压的同时呼叫急诊科。姜春燕主任医师立即查看患者情况,发现他已无脉搏,测不出血压,即刻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8:14,急诊医护人员到达皮肤科门诊,跪在患者身边,一刻不停地持续胸外心脏按压,将患者紧急转运至急诊抢救室。
身经百战的急诊医护人员立即启动急救“按钮”,快速有序进入“战斗”状态。患者被送达抢救室后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细颤),急诊科主任姚卫海现场组织抢救,紧急予电除颤、肾上腺素静脉推注、持续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连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抢救措施,患者仍反复室颤,追问患者家属患者既往有冠心病、心衰、房颤、糖尿病,心功能差,考虑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姚卫海主任医师指导及时应用各类抢救药物,经过急诊医护人员坚持不懈的抢救,患者意识恢复,大动脉搏动恢复,心电监护提示房颤,在强心升压药物及有创呼吸机支持下血流动力学趋于稳定。
因患者反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科韩垚副主任医师前往急诊会诊并全程参与抢救。考虑患者猝死风险极高,向家属交代病情和转运风险后,将患者转至心血管科重症监护室(CCU)继续密切监护和救治。为保证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急诊医护人员迅速制订详细的预案,组成临时转运团队,连接转运呼吸机、除颤仪、监护仪、输液泵等装置,将患者安全转运至CCU。
生命的接力棒又交到了心血管科医护团队的手中。在CCU,周琦主任医师、韩垚副主任医师等组成的抢救医护团队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找出了患者突发意识丧失的具体病因,并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多方面的治疗,采用了升压、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感染、营养支持及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案。
面对患者复杂的病情,心血管科医护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与积极性,并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操作。经过不懈努力,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休克、重症感染及恶性心律失常等病情全面好转。最终,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患者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并脱离了有创呼吸机支持。目前患者病情已经稳定,成功出院。
心血管疾病作为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高,发作时多为急危重症。近年来,经常有报道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等事件,能抢救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而此文中的患者由于在医院发病,北京中医医院各个医疗团队到位迅速,抢救得当,多个科室争分夺秒密切配合,最终创造了“生命奇迹”。
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始终秉承“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365×24h救治急性胸痛患者,全力以赴保障胸痛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抢救治疗。
供稿:心血管科、急诊科、皮肤科
编辑: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