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兴义市人民医院举办“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少的听到有人得肺结核病了,所以你是不是以为,结核病已经基本被人类消灭?据研究显示,全球约1/3的人被结核杆菌感染,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患者超过80余万,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结核病,防治结核病,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此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终结结核病流行,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认识,3月23日、24日,兴义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与感染性疾病科联合分别在则戎乡安章场坝及兴义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前举办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义诊活动。
活动中,专家们通过设立服务台、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结核病的卫生健康知识。同时,医务人员还为过往群众免费测量血压、解答健康咨询等,并向参与活动的群众详细讲解了结核病的病状、危害、传播渠道等防治知识,介绍了国家对结核病治疗的惠民政策。
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了解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养成在公共场所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等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常识,发现结核病应到专业机构进行规范治疗,早日治愈,恢复健康。
结核病防治小知识
结核病多发于抵抗力低下人群,80%发生在肺部,主要有三大症状:连续咳嗽两周以上、午后低热盗汗、痰里边带血丝。“呼吸道传播是结核病传染主要方式”。糖尿病、肿瘤、性病、艾滋病患者属高危人群,低体重尤其是女性减肥患者容易合并有肺结核。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有哪些?日常生活中又该怎样预防?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症状。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时,应及时、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除毛发和牙齿外,人体其他器官系统都可能受到感染而发病,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肺结核占各种类型结核病的80%以上,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
肺结核主要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可经其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飞沫,较大的飞沫很快落在地面,而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为飞沫核,可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含菌的飞沫核一旦被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
哪些人面临的风险最大?
结核病大多影响到年富力强的成年人。但所有年龄组人群均面临危险。95%以上的病例和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艾滋病毒感染者患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20至30倍。有其他免疫系统受损疾病的人患活动性结核病的风险也较高。
怎么预防结核病?
①婴幼儿按要求接种卡介苗,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力;
②勤洗手,多通风,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③房内要经常换气,人群密集的地方更要注意;
④如果咳嗽、咳痰两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⑤多锻炼,提高免疫力。
结核病患者家属怎么预防结核病?
①病人家属都要戴口罩,避免不戴口罩近距离直接接触;
②嘱咐患者不要面对家属咳嗽、打喷嚏,吃饭分餐;
③用固定碗筷;
④定时开窗通风减少细菌密度;
⑤患者房问可每天紫外线照射30分钟,衣物在太阳下暴晒杀菌。
确诊结核病后应该怎么做?
①一旦确诊就要开始治疗;
②用药越早越好少,吃药遵医嘱;
③一般疗程为半年,不能随便停药和缩短疗程;
④结核病患者需要充足的热能和营养素,需要进食高热能、高蛋白、高维生生素的食物。
结核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和新冠肺炎一样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生活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积极预防感染。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勤开窗通风,加强体育锻炼,均衡营养,保持愉悦心情。如果身边遇有结核病患者,不歧视结核病患者,关心、关爱结核病患者。
学习结核病防治知识,建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第一道防线。
生命至上,全民行动,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健康热线:感染性疾病科329702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3297030
感染性疾病科地址:兴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③号楼往上100米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地址:兴义市人民医院住院部③号楼十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