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全麻术后,患者自己走回病房
全麻手术,在人们的印象里,都是很重大的手术才采用的麻醉方式,而且做完手术的患者都是被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用平车护送回病房,看起来都是病情很重的样子。但是,在这里,却在真实上演着,全麻术后的患者坐轮椅回到病房,或者更有甚者,自己走着回病房。看到这样的情景,请不必惊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让全麻术后患者自己走回病房不再是梦!
加速康复(ERAS)是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涉及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通过缓解患者围术期各种应激反应,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促进康复的目的。ERAS对传统麻醉管理提出挑战,为了让患者实现快速康复,要求麻醉在手术结束后,首先在术间拔除气管导管,经麻醉恢复室将患者送回病房,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避免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恶心呕吐、头晕以及肠梗阻等影响下地活动进程,以加速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优化围术期管理措施,以保护患者肠道功能,为术后快速经口摄食摄饮创造条件。
潘女士就是全麻术后自己走回病房的,3月13日,潘女士在全麻下接受肺肿物切除术。为实施加速康复,术前先为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穿刺定位肺结节,送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实施了全身麻醉,巡回护士认真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外科医生为最大化减少患者损伤,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下叶部分切除术。术中,麻醉医生精准掌握麻醉药物用量,用时56分钟手术即顺利结束。很快,患者短期内就能恢复意识,麻醉医生在术间就可拔除气管插管。患者被送到复苏室后30分钟就完全清醒了,在麻醉医生的鼓励下,在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起身离开转运车。经尝试,患者发现无需他人协助,自己完全可以独立行动,于是便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自行走回病房。
患者经过围手术期的加速康复,术毕即可下床活动,有效促进肠蠕动恢复,减少肠梗阻、尿路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术后短期内即可进食,切实促进了患者身体的早期康复。3月14日潘女士就康复出院了。女儿发给麻醉医生的一段微信文字是这样说的:“医生您好,我是抱着怎样焦虑忐忑的心情把妈妈送进手术室的,没想到妈妈竟然10点多就完成手术了,而且是自己走着回来的,我当时都惊呆了,你们麻醉师也太厉害了!这完全颠覆了我对全身麻醉的认知呀。”
这是患者家属最真实的反应!大连市中心医院麻醉医生团队真正做到了让全麻术后患者乘坐轮椅或走回病房。从术前充分准备、缩短住院时间到术中各环节实施加速康复至患者顺利康复出院,最优化为患者节约了住院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外科伤口感染(SSI)发生的风险。围术期为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护理工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要求、高标准和高质量完成手术的背后,就是患者的实实在在受益。
俗话说:手术医生救命,麻醉医生保命!在一台手术的实施过程中,麻醉医生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术前,麻醉医生需要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状况,为患者制定适宜的麻醉方式。术中,为患者实施麻醉,配合外科医生随时监测和调整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让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手术阶段。术后,采用多种方式镇痛,让患者快速、无痛度过康复阶段。
国家卫健委以《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为指导,在医疗全过程中开展疼痛综合管理,为缓解由疾病和医疗行为等导致的疼痛,积极开展全过程疼痛评估与处置。无痛诊疗率,椎管内分娩镇痛率,术后急性疼痛和癌痛患者的临床诊疗,发挥麻醉学科应有的价值与担当,提升公众对麻醉学知识的认识度,确保围术期安全,改善患者诊疗和围术期舒适度,加速术后康复。让手术患者安全、无痛,真正实现加速康复。
大连市中心医院麻醉科作为临床二级学科,承担着手术科室、介入科室、消化系统胃肠镜检查、呼吸系统支气管镜检查,妇产科无痛分娩等多学科的麻醉工作。无影灯下护卫患者安全,手术室外实现患者舒适化诊疗,麻醉科的全体医务人员倾心钻研、努力作为,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有麻醉医生在的地方,每分每秒都上演着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他们不敢怠慢也不能松懈,有麻醉医生在的地方,少了不适的抱怨,多了无痛的安心。始终将患者的安全和舒适记挂心间,麻醉医生恰是一片绿叶,衬托术者的万紫千红,却总是淡泊如水,默默坚守在无影灯下,为手术患者的安危保驾护航!
第一手术室史南、文化宣传部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