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胆管病变无处遁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功 开展首例经口胆道镜检查
近日,一位47岁中年男性患者,因皮肤巩膜黄染10+天,于省外医院就诊,完善磁共振结果提示:1.肝门区胆管细胞癌伴肝内胆管阻塞,门脉受累,门脉右支纤细伴肝门区静脉海绵样变。为进一步治疗,该患者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为明确患者肝门部胆管病变性质,3月7日,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消化内科主任杨国栋教授团队为患者完成了经口胆道镜检查。术中使用十二指肠镜,经过食道、胃见贲门下区一巨大溃疡,活检质脆。继续进境到达十二指肠,行ERCP检查后提示肝门胆管狭窄,具体原因不明,沿导丝置入微创经口胆道镜观察,术中显示胆总管粘膜粗糙,肝门部呈鱼卵样改变,活检一块,质韧。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未诉腹痛、发热等不适。
杨国栋教授介绍,经口胆道镜是一种新型胆道内镜,能从口、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然后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胰管,直视管腔内部的诊疗技术,从而完成对胆胰疾病的诊治,可对胆管胰管结构进行动态清晰的观察、进行活检和治疗,具有高清晰图像、纤细管径、大直径活检通道、精细化诊疗器械、操作灵活等特点。临床适用于疑有胆胰管内肿瘤,须行活组织检查者;原因不明的黄疸,经各种影像学检查可疑胆胰管病变者;胆胰管内巨大结石及取石困难,须在胆道镜下行液电或激光碎石者;疑有胆胰管出血,需行胆道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者;胆囊息肉及胆囊肿瘤的组织活检等。
胆道子镜直视系统突破了ERCP与传统胆道镜的局限性,为肿瘤性胆胰疾病和胆胰结石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可视导向疗法。实现了胆胰管的可视化,由此掀开了胆胰管疾病直视化、精准化、数字化诊疗的新篇章,对于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ERCP是消化内镜操作技术中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操作技术,而单人经口胆道镜及相关镜下治疗则是该项领域中最先进的技术之一,该技术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成功开展,意味着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胆胰疾病内镜诊治团队已经跻身国内顶尖行列。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作为川东北消化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将持续加大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与使用,致力于提高区域医疗队伍服务水平,朝着传统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精进化迈进,更好地解决患者问题,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本文来源: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