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 上下联动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ECMO团队再创生命奇迹
近日,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病区(内科ICU)联合120团队、急诊医学科团队、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团队、介入诊疗中心及血管外科团队,使用“救命神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成功救治一名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猝死的患者,再次创下生命奇迹。
1月26日上午,家住颍州区港利上城国际小区的59岁男性患者宋某某,突发意识丧失,家属紧急呼叫120求救,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救分站120团队到达现场后,判断为心脏停搏,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建立人工气道,并迅速转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急诊团队开通绿色通道,快速启动高级生命支持,抢救过程中患者出现频繁室颤,予以电除颤6次,1小时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改善。心电图检查提示ST段抬高,考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江淮名医卢家忠带领团队经讨论,决定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经机械通气、间断心肺复苏条件下急诊冠脉造影观察,考虑“犯罪血管”为回旋支,植入支架一枚,因需要进一步进行呼吸循环支持转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病区(内科ICU)。
转入后患者仍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左心收缩功能极差,伴有严重乳酸酸中毒,循环衰竭,且因心肌缺血再灌注等因素,仍频发室性心律失常。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病区(内科ICU)主任、主任医师孙伟带领ECMO治疗团队评估后,认为需要立即启动ECMO治疗,并立即组织准备,约25分钟为患者成功建立VA-ECMO。
经ECMO治疗后,患者循环逐渐改善。但是考虑患者心脏功能仍极差,为进一步降低左心后负荷,改善冠脉血流,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患者的循环功能逐步得到改善,乳酸迅速清除。在ECMO有条不紊运行同时,又积极实施脑复苏,呼吸支持、血液净化、营养支持等措施。
术后三天,患者心脏功能逐步恢复,血管活性药物逐步撤离,灌注指标恢复正常。经过科学评估,符合撤机拔管指征。术后第三天下午,血管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芮清峰带领的团队行VA-ECMO切开拔管并股动脉修补术,顺利完成ECMO撤机。
随后,该患者意识开始逐步恢复,术后第五天,患者能完成指令动作。术后第六天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撤机试验通过后,成功拔出气管插管。目前,已转至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恢复中。
据了解,在该患者成功救治过程中,ECMO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ECMO是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通过动力装置将缺乏氧分的血液引流至体外,经过人工肺(氧合器)氧合和排出二氧化碳后回输到患者体内,承担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功能,可部分替代肺和心脏的功能,在保证患者氧供正常的情况下尽量使自身心肺休息,从而为原发病诊治及自身心肺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
目前,市第二人民医院已拥有三台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近年来,该院ECMO治疗团队已成功救治10余例危重症患者,其技术、经验不断成熟,进一步提升了市第二人民医院危重症呼吸、循环衰竭的综合救治水平,为更多危重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来源: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作者: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