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临床】暖心!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儿一区为患儿“量身定制”PICC置管技术
PICC置管
是长期静脉输液输血患者的“生命通道”
可有效减少频繁静脉穿刺
和药物刺激对血管造成的不可逆损害
然而,有的患儿不配合且血管细小
对其进行PICC置管颇有难度
对此,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儿一区护理团队
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以“两讲两提”专项行动为抓手
不仅熟练掌握PICC置管技术
更在此基础上成功改良优化
为不能配合置管的患儿“量身定制”
大大减轻了患儿疼痛感和并发症
☆
普儿一区简介
♦惠州市小儿血液/肿瘤、肾脏、免疫风湿病、遗传内分泌诊治的专业综合病区
♦广东省政府指定的小儿白血病定点救治单位
主要业务特色为儿童疑难病例的诊治,包括小儿血液、肿瘤、肾脏、神经、免疫风湿病、遗传内分泌诊治等,在惠州地区率先开展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护理团队熟练掌握PICC置管术并在惠州地区推广应用。
✦
2岁白血病幼童不配合
置入PICC管难度大
近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儿一区收治了一位2岁的小朋友辰辰(化名)。辰辰因急性发热并伴随四肢剧烈疼痛被送入院,通过相关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需要尽早置入PICC管,进行化疗药物治疗。
“护士,什么是PICC管?插这条管会对小孩有损害吗?”面对家长的疑问和担忧,普儿一区护士长黄心茹耐心解释道:PICC置管,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用于化疗的管路,利用这条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到达上腔静脉,可以有效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加之大静脉的血流速度较快,因此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
但像辰辰这一类年龄较小、活泼好动的患儿,在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容易哭闹或不配合,甚至对治疗操作产生反抗等消极情绪,加之患儿的血管细小,外周静脉血管壁极薄,导管穿刺对患儿刺激太大,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血管破裂和组织损伤,增加患儿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儿童进行PICC置管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
护理团队妙手仁心
探索改良版PICC置管术
面对困难,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儿一区护理团队并未退缩。在黄心茹的带领下,该团队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医院党委“两讲两提”专项行动要求融入工作中,共同讨论和研究,成功摸索出了改良版的PICC置管术。
黄心茹介绍,现有的PICC置管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塞丁格技术,其主要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利用导管针经皮穿刺后送入导丝,拔出套管后经刀片扩皮后插入导管鞘,撤出导丝送管。
而改良版的塞丁格技术,对扩皮那一步骤进行了改良,采用穿刺针进行扩皮代替刀片扩皮。这样既可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又可以减轻对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并且PICC穿刺口较小,出血量少,愈合快。
“由于对皮肤和血管的损伤很小,患者置入PICC管后疼痛感会明显减轻,出血量也较少,同时也能减少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黄心茹表示,目前科室已有多例患儿采用改良版PICC置管技术,反馈良好。“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儿提供更安全、更舒心的高质量医疗护理服务。”
专家简介
姓名:刘日阳
主任医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普儿专科主任、普儿一区主任
擅长:诊治儿童血液、肿瘤、肾脏、免疫⻛湿性疾病。先后承担多项省市科研项目,在各级医学期刊、学术会议发表论著多篇。
专科时间:
周一、三上午,周四下午(儿科)
姓名:黄心茹
普儿一区护士长,主任护理师
擅长:儿童PICC、输液港的各种并发症处理维护、儿童生长发育的《儿心量表评估》;儿童常见生理状态、疾病护理知识及康复指导;特殊慢性儿童疾病的护理如长期需要吸氧、带尿管、胃管、造口、PICC、输液港的居家护理指导;长期慢性疾病如儿童糖尿病儿童肿瘤、儿童矮小、性早熟的营养指导、心理照护。
专科时间:
周六上午(儿科护理专科)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普儿一区黎子荆
供图:普儿一区黎子荆、社会工作部张凯
责编:社会工作部梁乐周婷婷
校对:廖云慧
推荐阅读:
【高水平医院】不开刀,不流血,市中心人民医院“海扶刀”杀“瘤”于无形
【专题报道】发挥专业价值、聚焦专科建设,他为惠东“泌”得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