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先进」福州一院ICU:把好生命最后一道防线,让每一个患者多一份希望!
过去一年,福州一院圆满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丰硕成果,在统筹优化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等急难险重一线,无数党员干部职工奋战在前,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本期
走进2022年度先进科室
重症医学科
在这里的医护
每一天
都在和死神抢生命
ICU被看作是生死之门,这里是病人最艰难的一站,来来往往的抢救和离开,如同在生命边缘旅行一般。
这里有医院最先进的设备,有技术精湛的医护团队,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
作为这个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守门人”,福州市第一医院ICU勠力同心、勇担使命、不断突破,为一个个病人创造生的希望。
ICU收治的都是病情最危重的患者,每一个都需要24小时监护。这里一年365天x24小时灯火通明,医护们时刻守在患者床边,随时“侦查”着患者病情的变化。
“你得跑在病情变化前面,才有可能抓住每一个机会。”ICU的医护是距离患者死亡最近的人员,医护们担当着“生死”的使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与死神竞速。在护理岗位十多年,ICU护士长魏婧轮转过不同科室的护理岗位。在她看来,ICU的医护们称得上是“特种兵”,他们打最硬的战,啃最硬的骨头,从抢救病人到生活护理,十八般武艺都得精通。
病人病情变化迅速,医护们要有“鹰眼”般的观察力,在病人出现异常前就采取抢救措施。ICU病房全隔离,没有家属和护工,护理人员们要担起“生活保姆”的职责,每天为患者擦洗身体,换床单,确保患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遇到病人情绪低落时,医护们还要化身“心理师”,开导、鼓励、安抚患者的情绪。
而正是多年来的训练有素,福州一院ICU的医护们,攻克一个个生死难关,抢救回一个个重症病患,让患者转危为安。
福州一院重症医学科ICU作为临床重点专科,不仅收治着福州地区的危急重症患者,还担负着周边县区的重症患者的指导、抢救任务。多年来,在先进设备的硬件支持下,精兵强将越来越多,危重症救治能力一步步提升。
“关键时候,能够团结协作,这是我们危重症抢救综合水平走在市属医院前列的关键。”作为ICU学科负责人,林德琳主任对科室越来越有信心。
两个月前,一家县医院接诊了一名新冠病人,短短几天内肺部病情急剧恶化,合并肝肾功能衰竭,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县医院救治能力有限,病人危在旦夕。在这危急时刻,县医院向福州一院发出求助,虽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也是满床,但面对医联体单位的求助,面对一个即将生命垂危的患者,医院立即响应。
重症医学科主任林德琳马上组织医生分析病情,一边指导县医院医生做好处置与转运准备,一边梳理现有的重症医学科病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大力支持下,将一位病情相对平稳的病人调整到RICU进行治疗,为病人腾出一张宝贵的抢救床。
“病人情况危急,没时间再等。”患者一送达医院,林德琳便迅速召集一、二线医护人员以最短的时间为病人开通了血液净化通道、完成气管插管。经过一番处置,患者呼吸转为平稳、肝肾功能逐步稳定。几天后病人神志也转为清醒,一条生命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县医院的院长得知病人病情改善后,不禁感叹还好有福州一院医疗团队为病人保驾护航。”现在,福州一院与县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县区兄弟单位危重症救治强有力的后盾。
ICU是拯救危重病人的“核心基地”,患者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这就决定了医护们不仅要掌握全面深厚的医学知识,还需具备综合的技术能力。
“ICU是一个混合体急救室,来这里的患者大多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而一种技术往往只对某—方面的与病症起作用,需要医护们掌握综合技术,才能让救治产生更强的生命力。”ICU副主任杨延辉,在两个多月前刚刚结束了援宁的重要任务,“凌晨刚下飞机,早上就到科室上班了。当时科内人手紧急,我也放不下心休息。”带着技术走出去,带着使命回来,他深切地体会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对于疾病、生命的救治有多重要。
“我们每一个学科的骨干都有,他们组成一支精干的部队,能够应对各种危重症病人,抓住一切的时间和资源去抢救病人的生命,用综合救治给生命最大的支持,让患者先活下去才有治疗的希望。”近年来,在医院的领导下,科主任林德琳主任、科副主任杨延辉带着科室,加快了奔跑的速度。加快学科建设,完善人才梯队机制,搭建人才提升平台,加强与国内、省内高水平学科的联动。科室医护团队的综合医疗技术水平大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2023年1月,ICU进入了全新发展的阶段,搬入了外科大楼新病房。新的ICU病房总面积2600多平方米,配备了12张标准床位、14间单人病房,并配置了中央监护系统、血液净化仪、多功能呼吸机、心电监护仪、人工肺ECMO、移动查房车等多种先进仪器,全面提升了综合应急救治实力。
来源:院办、重症医学科
经福州市第一医院综合编辑整理
扫码关注福州市第一医院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