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运动养生】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阳气渐生,万物始发,可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舒达阳气,又以运动为有效的手段。动则通畅,静则停滞,通畅则内逐痰瘀,外散诸邪,停滞则寒瘀凝痹,卫表不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提高身体素质,拥有更强健体魄。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议大家春季运动养生要注意舒发阳气,帮助提高机体肝、肾、脾脏腑经络功能。
春季肝气升发,肝喜顺畅而恶抑郁,只有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才能使肝气平稳,脾胃才得以安宁。中医认为,忧思伤脾。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木旺乘土,会影响脾胃功能。因为低落的情绪可使人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而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减少,还可使消化系统肌肉活动失调,造成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雨水节气应尽量调整心态,做到心情恬淡、开朗豁达、与人为善。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钻牛角尖,力争及时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俗话说:“春寒冻死牛”,初春天气变化无常,而人体的毛孔随着阳气的生发而尽数打开,稍有不慎就会伤于风寒。预防倒春寒的首要方法就是春捂,春捂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①背部保暖重在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发生几率;
②腹部保暖重在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③“寒从脚起”,足部保暖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
并且,雨水时节,室内外温差较大、湿气较重,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呼吸系统疾病亦高发,建议这个时节注意空气流通,并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尽量作息正常,充足睡眠能增强免疫力;天高气爽时可以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气象意义上春天正式到时了。
中医导引养生法·“雨
水——仰头望月
式”
动作意义
通过头的俯仰练习和身体的整体动作,有提升体内气机、调节水液循环的作用,令全身温暖柔软,微微出汗,如同雨水节气中自然界的变化。
动作要点
疏肝理气——推搓两肋
年初工作正繁忙,压力也随之扩大,难免会有肝气郁结的时候,可以尝试疏肝的运动——推搓两肋法:坐位或仰卧位或站立位均可,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调理脾胃——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地方
流通气血——八段锦
身体阳气提升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就保健养生而言,运动的目的是流通气血,而非塑形健美,故推荐舒缓的有氧运动为主,例如“八段锦”运动:
八段锦是我国经典的养生功法之一,具有疏通气血、激发阳气的功效。整套动作柔和连绵,滑利流畅;有松有紧,动静相兼;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八”字,不单指段、节八个动作,还表示其功法有多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循环运转。
1.注意保暖:春季健身节奏要缓和,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
2.注意运动时间: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气管炎,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
3.注意运动场所:尽量选择空气流通、干爽的地方进行。
4.注意运动形式:切忌无氧运动,春天宜选择较温和得有氧健身项目,如:太极拳、散步、八段锦、动作柔和的健身操等。
5.注意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以微出汗、形劳神不倦为度,切勿盲目攀比。
6.切忌空腹: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7.切忌骤然锻炼:要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主要目的,循序渐进、因人制宜。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坚持拉伸放松。
8.注意呼吸方式:运动时的呼吸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吐气,因鼻毛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
雨水润万物,运动添活力
春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运动
赶走疲惫,生活健康又滋润
END
参考资料
[1]李云宁.二十四节气导引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
[2]夏瑾.二十四节气之雨水:东风解冻散而为雨[N].中国青年报,2022-02-22(012).
[3]谭超.雨水节气养生攻略[J].晚晴,2022(02):76-77.
[4]代金刚,张明亮.雨水昂头望月,祛寒防温病[J].中医健康养生,2022,8(02):28-29.
[5].春令养生动起来[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2):23+50.
[6]轧学超.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N].中国体育报,2021-07-13(005).
作者:魏红燕
校对:黄子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