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内科:如何进行霍奇金淋巴瘤多学科诊疗?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血液系统肿瘤,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7.54万,发病率为4.75/10万。淋巴瘤好发部位广泛,可累及全身个组织器官,且病理类型繁杂、治疗方法多样、预后转归迥异,导致淋巴瘤的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存在极大挑战,因此多学科团队(MDT)的综合诊疗作用尤为重要。
1月13日,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血液内科举办了华南地区霍奇金淋巴瘤MDT研讨会。会议由我院血液内科杨辉教授主持,特别邀请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夏奕教授、病理科黄雨华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赵莹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梁惠如教授、病理科李荣岗教授,通过线上交流互动形式进行。
会议围绕两例霍奇金淋巴瘤展开介绍和讨论,旨在通过邀请淋巴瘤领域、病理领域众多专家就淋巴瘤MDT诊疗相关问题展开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从而加强MDT的团队之间的合作,促进淋巴瘤规范化、精准化诊疗水平发展,进一步提高淋巴瘤精准靶向治疗的全程管理水平,造福广大淋巴瘤患者。
病例分享1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刘香医生和吴国标教授分享了一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诊疗经过。患者李某某,男,因发现三系减少、淋巴结肿大3月余入院,既往多次骨髓、淋巴结病理均未明确诊断,后入住我科后再次完善淋巴结穿刺活检、PET/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为cHL(IVB期,IPI评分6分,高危组),目前已完成2疗程BV+AVD方案化疗,化疗后三系基本恢复正常,高热、腹胀、呃逆等不适症状消退,中期影像学评估完全缓解,疗效极佳。目前该患者继续按计划完成化疗。
会上,专家们针对该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进行分析讨论,他们表示,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混淆因素多,容易误诊,需注意重点鉴别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瘤、EBV+大B细胞淋巴瘤等。基于对cHL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目前有多种新型药物如CD30单抗、PD-1单抗等为HL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多种机制药物的联合应用,能获得更高的治愈率,同时安全性更佳,避免化疗相关的远期毒副作用。
病例分享2
一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
随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的吴亮医生和吴国标教授分享了一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的患者诊疗经过。患者黎某某,女,因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2月余入院,完善淋巴结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NLPHL(IA期),目前已完成4疗程RCHOP方案化疗,化疗后腋窝淋巴结消退,中期影像学评估完全缓解,疗效极佳。目前该患者按计划继续完成化疗。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门市中心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MDT团队对该病例展开了讨论。专家们指出,NLPHL为罕见类型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低,病理误诊率高,基于对NLPHL病理的理解,CD20单抗靶向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明显提高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淋巴瘤MDT诊疗
本次会议围绕2例淋巴瘤实际病例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与思想碰撞,通过淋巴瘤MDT相关科室密切联动和共同沟通合作,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专业化”的快速精准决策与诊治,既为每个患者提供最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也利于各科室在淋巴瘤诊治过程中的协调与沟通,提升我院淋巴瘤领域的整体医疗水平,更好地造福广大淋巴瘤患者。通过共同合作,携手共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简介
白海
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医近40年,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白血病、淋巴瘤、贫血等疾病诊治方面有很高造诣,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兰州军区“3231科技英才工程”领军人才。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甘肃省基金课题多项,在“异体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白血病临床治疗研究”、“间充质干细胞技术和应用”“骨髓干细胞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著有《骨髓坏死研究进展》、《毛细胞白血病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诊断分析》等论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十余项。
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简介
杨辉
主持科室副主任工作,为血液内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亚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血液内科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血液内科专业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临床经验,主要研究方向为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主持科研课题二项,参与临床科研课题多项,撰写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
擅长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及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独到的研究,擅长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擅长临床疑难输血处理。
供稿:血液内科吴亮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