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士说 | 神奇穴位在哪里——春季穴位养生篇(一)
文博士说
春季百花争艳,万物复苏,是树木生长旺盛的时节,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更是中医养生的好时机。
中医理论认为,春季在五行当中应木,五脏当中应肝,木性条达,主升发,肝主疏泄,条畅情志。木性升发太过就容易阳亢化风,出现眩晕、头痛、失眠、烦躁等症,疏泄不及又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低落。那么春季我们该如何进行养生呢?
今天,省二中医院老年病科文秀华博士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春季中医穴位养生的方法,帮助大家保持身体健康,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收藏哦!
天枢穴
天枢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对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有一定作用。
太冲穴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也就是足大趾和足二趾之间的缝隙处向后一点的凹陷中。
用拇指指腹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该穴5-8分钟,注意按压力度可稍大,以有酸胀痛感为佳。该穴位有平肝潜阳熄风的作用,对治疗头痛、眩晕、小儿惊风、胁痛、目赤肿痛、夜晚磨牙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用补法,有健脾、补血、摄血的作用;用泻法,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阴交穴又为十总穴之一。所谓“妇科三阴交”,顾名思义此穴对于妇症甚有疗效,如经期不调、白带增多、经前症候群、更年期症候群等均可尝试每天坚持对穴位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指处,是任脉的穴位,位于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又能大补元阳而得名。有补法,有补肾阳的作用,此穴多用来治疗虚损性质的疾病,泻法较少使用。
可用来治疗肾虚气喘、遗精、阳萎、遗尿、尿频、尿血、经闭、带下、腹痛、泄泻、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属于阳气不足者,有强壮作用。
曲池穴
曲池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该穴在肘部外侧,屈肘时在肘横纹外侧正中间,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该穴位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热病、高血压、眩晕、头痛、癫狂。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每次1~3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即可。
“
还有哪些穴位也可以帮助我们顺应“春生”之气呢?
下期,让我们继续了解!
文秀华
中医内科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中医师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呼吸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老年病委员会青年委员。
科研学术成果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参与10余项。
擅长
擅长中医体质辨识及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塞、糖尿病、脾胃病等各种老年慢性疾病、功能性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擅长各种偏颇体质的中医调理。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请点赞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稿:文秀华(老年病科)
美编:李艳喆
远志博学厚德精业
医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救电话:028-68890120
夜间咨询:028-68890202
医院官网:www.sc2zyy.com
医院官方微博名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预约挂号: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服务号”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挂号。
2.天府医健通、天府市民云、华医通App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