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瘢无痕勇闯险境解患忧——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通过内镜经口咽旁间隙切肿物
5月21日,邯郸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在手术室、麻醉科及CT室的密切配合下,经口内镜下顺利完成了一例咽旁间隙肿物切除术,该术式在省内尚未见报道。
据悉,患者为28岁的女性,因咽旁间隙肿物住入耳鼻喉科。咽部增强核磁报告显示,肿物位于咽旁间隙,大小约6*6*3厘米,表面光滑,向内至咽侧壁隆起,向外延伸至腮腺深叶,向后压迫颈内动脉,致使该动脉变细,向上接近颅底。咽旁间隙,位置深,非常隐蔽,周围有很多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5、7、9、10、11、12对脑神经,在此部位手术,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颅神经损伤症状、偏瘫、甚至死亡。所以多年来,一直被视为禁区。传统的手术方式是面颈部切口,切口长约68cm,创伤大,出血多,风险大,术后遗留明显瘢痕,患者不易接受。经过充分沟通和术前准备,冯志星主任给患者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术式:经口内镜下咽旁间隙肿物切除术。手术约历时约3.5小时,出血量约20毫升,术中冰冻多形性腺瘤,手术顺利,完整切除肿物。术后患者无面瘫及声音嘶哑、进食呛咳、伸舌偏斜等脑神经损伤症状。
该术式是近五年由北京同仁医院率先开展,开创了微创切除咽旁间隙肿物的先河。于今年五月在北京刚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口颈学习班上讲述,并向全国推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2名学员参加了该学习班,并进行了一周的严格培训)。其特点是:创伤小,出血少,术野暴露清晰,术后并发症少,面颈部无瘢痕,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手术风险很大且对术者内镜技术以及咽旁间隙周围的解剖关系要求极高,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耳鼻喉科在侧颅底肿瘤治疗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受到了国内知名专家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