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钟,解决你的8个疑惑!
在感染科住院病房里
常常有患者或家属
对艾滋病有各种各样的疑问
一说起艾滋病
大家都会不寒而栗
我们之所以恐惧
是因为不够了解
为了A宝们及家属得疑惑
我们就来个大解答消消乐吧!
问题1
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艾滋病的主要病因是HIV病毒侵染人体并通过损伤人体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来使得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从而为病菌侵染人体提供机会,导致人体患各种感染病甚至肿瘤。
问题2
艾滋病的传染性大吗?
然而,这些都不会传播艾滋病啦,别自己吓自己!
问题3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肛交风险最大。
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血液传播(最危险的一种):①与他人共用针头;②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问题4
艾滋病的窗口期是多久?
目前现有诊断技术检测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4周、2周和1.5周左右。
问题5
抗病毒药物忘吃了怎么办?
若距离下次服药时间接近,则不再补服,当做漏服一次,下次服药仍然按照原来服药时间;
一天吃2次的6小时内补服,一天吃1次的12小时内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原来吃药时间。
特别注意:每月漏服药物次数不超过2次,建议使用药盒分装,闹钟提醒,养成规律服药习惯。
问题6
抗病毒患者如何饮食?
艾滋病患者本身免疫力低下,应当多食用一些高能量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
除此之外,还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少食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以及酸、辣等含有刺激性的食物。
不吸烟、不饮酒、当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护好良好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哦。
问题7
在医院检测艾滋病会泄露隐私吗?
医院或者其他检测机构对检测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严格保密,艾滋病确诊后只告知本人,不会通知工作单位,更不会采取任何强制性措施的。
问题8
如何预防艾滋病?
首先要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少用血液制品等。
感染一科介绍
感染一科成立于2002年,掌握多项具有艾滋病专科特色的诊疗技术,擅长艾滋病合并疑难、重症机会性感染的诊疗,是医院最早成立收治艾滋病患者的病区。对于艾滋病合并疑难重症病例的诊治成功率高,在晚期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方案的选择、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判断和耐药处理、长期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的处理等艾滋病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长期追踪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病毒抑制率达98%。
在治疗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巨细胞病毒CMV、JC病毒、结核、弓形虫)、重症播散性马尔尼非篮状菌病、重症肺炎(PCP、CMV、细菌等)、多重耐药的细菌、结核感染、播散性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方面可开展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如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的活检术、镜下局部注药、高频电凝止血、支气管闭塞复通、脑室-腹腔引流术、眼底局部注射抗病毒药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BUS-TBNA),通过开展常规眼底镜检查视网膜诊治CMV视网膜炎,使用多种呼吸支持措施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缺氧情况,对疑难病例组织临床药学部、临床检验、病理科、放射科、感染外科等多学科开展协同会诊,解读影像学结果、病理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处理抗病毒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注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监测血清药物浓度,解决临床疑难问题,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介绍
-陈谐捷-
感染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
医疗专长:从事传染病临床治疗科研教学工作33年,1999年起主要从事艾滋病的临床治疗科研教学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艾滋病诊疗临床医生之一,对艾滋病合并疑难、危重机会性感染的临床救治;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的诊疗,抗HIV病毒治疗处理(包括毒副反应、耐药处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任职: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感染分会艾滋病学组学术委员会委员、秘书;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多学科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艾滋病临床治疗专家组成员;广州市医学会感染科学分会常务委员;《艾滋病》中文版编辑部委员。参与编写艾滋病相关手册、指南、书本10多本,发表文章30多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省级、市级等多项科研项目,曾参加美国NIH和中国CDC合作的CIPRA项目。分别执笔编写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版)(2021版)机会性感染部分。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创先争优优秀个人、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羊城好医生、广州市医师协会第二届广州医师奖等荣誉。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邱云云-
感染一科
主管护师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本科毕业
医疗专长:从事艾滋病临床护理工作九年,多次参与新冠肺炎重大传染病工作中;擅长急、慢性传染病护理,在疱疹、水痘、艾滋病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的护理方面颇有经验.目前已发布论文三篇,一项新型实用性专利。
学术任职:广州省护理学会“互联网+紧急医学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省护士协会心理与健康护士分会委员。
来源:感染一科
作者:邱云云
上一篇:什么是艾滋病国家免费药?
下一篇:减肥管不住嘴?控制食欲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