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粉碎性破裂,下腔静脉撕裂!医院团队助车祸男子跑赢“死神”
2021年6月7日清晨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一如往常地
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突然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
“患者因车祸导致肝脏粉碎性破裂,术中大出血,我们现在没有血源,病人情况危重,急需转院,特请求市一中医医院前来增援!”
电话那头传出的紧急求助信号,让接到电话的市一中医医院肝胆胰胃肠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孙松昌顿时紧绷起来,没有丝毫犹豫,挂断电话后的第一时间便启动了三位一体绿色通道。
与此同时,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童新勇当即通知移动ICU前往当地医院接诊患者。
院本部ICU、麻醉科、输血科、急诊科、肝胆胰胃肠外科、介入科全部到位,一场多学科联动的生死营救接力赛随之展开……
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
三个人心里直“突突”
救护车一路飞驰,此时,等候在医院急诊科门口的孙松昌、童新勇以及介入科副主任高亚宏不安地来回踱步,“病人现在情况如何?”“手术方案要怎么安排?”
根据描述,患者的情况并不乐观,且肝外伤手术在脏器损伤中又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情况,对车祸导致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的患者,及时诊断、及时手术极为重要。
想到这里,三个人心里直“突突”,对接下来的手术都捏了把汗。
很快,移动ICU将患者顺利接回医院,在了解患者病情并初步评估后,医务人员发现患者病情相当危重!血压几乎测不到、双侧瞳孔已经散大,并处于严重休克状态,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情况特殊,副院长李振龙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按创伤救治要求成立了紧急手术小组,确定手术组成员,积极进行术前准备,并按最新国标创伤指南,分秒必争,立即给患者输注300毫升O型万能血,及时抗休克治疗,同时指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抢救!
自体血回收装置不停运转
脉搏几次接近0
来不及喘口气,大家迅速将患者转移至手术室。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易峰亲自坐镇指挥。
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
紧急连接自体血回收装置
限制性液体复苏输以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
通过监测血气和凝血功能
调整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成分输血
……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经手术探查发现,患者失血性休克,且伴有左肝粉碎性破裂、右肝破裂的严重肝外伤,肝静脉下腔静脉撕裂伤,结肠及系膜挫裂伤,后腹膜血肿,头皮裂伤,失血性重度贫血,出血不止,血压一度降低至29/19mmHg,脉搏几次接近0,命悬一线!
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救治的希望!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孙松昌当机立断,带领手术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左半肝切除,肝静脉及下腔静脉修补,右肝修补,术中肝门阻断3次。
手术台上,主刀医生与助手们分工协作,集中精神,毫不松懈;手术台下,麻醉医师、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来回穿梭,自体血回收装置不停运转,终于在下午15时25分,患者通过手术控制住活动性出血。但患者病情仍然极其危重,为了确保生命安全,立即将其转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
大胆启用低匹配理念
治疗拐点出现了!
由于失血量极大,休克非常严重,瞳孔散大时间长,器官功能衰竭非常明显,患者进入ICU后仍严重休克、严重酸中毒、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明显的肝功能异常、明显的脑水肿。治疗挑战极大,危机四伏,治疗矛盾重重,随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李振龙副院长亲临ICU,制定详细的抢救计划。在循环管理方面大胆启用低匹配理念,在严重休克的情况下,利用CRRT进行反生理的脱水治疗,力争最短时间减轻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水肿,快速逆转功能。
在优化循环的同时,针对“死亡三联征”(低体温、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做了滴定式的精细化安排,终于在凌晨一点左右,治疗拐点出现了,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开始出现好转迹象。ICU抢救团队这时个个脸上洋溢着激动神色,开始兴奋的讨论着,都知道又一例危重患者度过了生死关。
6月10日下午,患者睁开了双眼!那一刻,在场医护人员的内心都为生命重回人间而欢呼雀跃着。
“非常谢谢,谢谢。”苏醒后躺在病床上的患者连声表达着对医务人员的感激之情。目前,患者已经度过重重难关,风险进一步下降,各项指标逐步趋于平稳。
本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以及术后全面有效的治疗护理,得益于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的迅速反应与成熟的抢救能力,更得益于医院ICU、麻醉科、输血科、急诊科、肝胆胰胃肠外科、介入科等MDT多学科团队协作能力的高度融合,体现了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方面“起死回生”的专业实力。
作为国家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将继续朝着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提升医疗水平和区域救治能力,促进湘西北地区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目标而奋斗,努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