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肿瘤科普系列(五):癌症有传染性吗?哪些人容易得癌?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大家好,我是花都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刘瑛博士,我院肿瘤科成立于2005年,目前依托医院的先进技术和团队力量,已成为广州北部地区最强科室之一。目前除了传统化疗外,还开展了热疗、靶向、免疫及介入消融等治疗,我们根据每个患者情况结合治疗指南和最新进展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
为向患者传播及时、有效的医学信息,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我院肿瘤科现以“你问我答:肿瘤科普系列”推文方式,在我院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肿瘤科普知识,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刘博你好,我发现有些家里人相继发生癌症,是不是癌症有传染?哪些人群容易得癌症呢?平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来尽量避免癌症的发生?
我们目前所说的“癌症”,通常指的是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其中包括胃肠道上皮细胞层来源的肿瘤,如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以及皮肤、乳腺、胰腺、肺、肝、卵巢、胆囊和膀胱来源的肿瘤,80%以上的癌症相关死亡都是这类肿瘤引起的;而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等,是来源于造血系统的细胞或免疫系统的细胞;还有神经胶质瘤、神经鞘瘤、髓母细胞瘤等,是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各种细胞恶性转化而来;还有来自软组织和骨的恶性肿瘤,这些都是非上皮组织来源的肿瘤,有自己独特的名称。在临床上我们将这些统称为“恶性肿瘤”,是具有向其它器官转移和向周围侵犯的恶性行为的能力。
哪些人群容易得恶性肿瘤?
有恶性肿瘤相关基因改变的人群
01
最近微博有一条热搜,新闻的主人公是浙江的36岁二胎妈妈朱女士,她检查出患有甲状腺未分化癌。询问病史中了解,在朱女士的家族中,父亲有胃癌、肾癌、肺癌、结肠癌病史;哥哥有淋巴瘤病史;两位姑姑有乳腺癌病史;一位叔叔有肝癌病史;一位堂哥和一位堂弟均有肺癌病史……
浙江省肿瘤医院对罗女士父系家族18人进行基因检测揭开了这个谜团:他们患有李-法梅尼综合征。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是研究最多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之一。导致李-法梅尼综合征的突变,绝大部分都发生在TP53基因上,还有一小部分发生在CHEK2基因上。
所谓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简单来说,就是遗传原因导致的染色体和基因突变,从而使人患某些肿瘤的机会显著增加。
携带BRCA1/2胚系基因突变的人群,可导致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综合征,这类人群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会远高于普通人。像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正是一位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人。因此尚未发病时,她毅然选择了预防性手术切除,提前拿掉了双侧乳房、卵巢和输卵管。此后,她患上述两癌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最常见的一种会增加肠癌风险的遗传性癌症综合症,叫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HNPCC)或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HNPCC可由下列基因中的一种发生突变引起:MLH1、MSH2、MLH3、MSH6、PMS1、PMS和TGFBR2。这些基因大多数参与DNA修复。有这种综合征的人很容易得结直肠癌,发病年龄大多在50岁之前。HNPCC在女性身上还能引起子宫内膜癌(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的癌症)的高风险。其它和HNPCC有关联的癌症部位包括卵巢、胃、小肠、胰腺、肾、脑、输尿管(把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至膀胱的管道)以及胆管。
由于遗传的基因突变影响的是全身的细胞,所以通常通过血液样本的基因检测就可以鉴定出来。对于有明显癌症家庭史的人,建议做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
有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人群
02
去年,“90后夫妻小宇与小美同时被查出患上了肝癌”上了热搜;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了一对8旬老夫妻,相继查出直肠癌;沈阳有一对夫妻同时被查出患了肺癌……临床上“夫妻癌”越来越多,是不是有传染呢?
其实不是。癌症是由于自身细胞发生基因变异而出现的疾病,因此它不具备传染性,但它具有遗传易感性。简单来说,夫妻双方若先后得了癌症,并不是癌症本身传染,也不是因为夫妻间存在遗传关系,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致病因素造成的。
比如90后夫妻,是因为经营一家水果店,不舍得丢弃店里腐烂的水果,两人就剜掉坏的果肉,将剩下的部分吃掉,这样的习惯,就是让他们患病的重要原因;老夫妻同时得肠癌,是因为他们每逢过年时都要腌制足够吃一年的鱼肉和咸菜,几乎每餐都要吃腌制菜;同时患上肺癌的夫妻是因为男子烟瘾很大,一天要抽两包,导致妻子吸入过多的二手烟……去年9月,曾参加《快乐男生》出道的歌手傅松,因口腔癌去世,年仅36岁。在去世前,他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他诚恳地说:“我只是想以我的经历来告诉大家,槟榔真的很可怕。”
因此,想要避免癌症发生及聚集性出现,一定要及时改正这些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C型性格、压力过大的人群
03
C是Cancer(癌症)一词的第一个字母。C型行为是一种容易发生癌症的心理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度压抑情绪,尤其是不良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不让它们得到合理的舒泄。调查发现,有40%~80%的常见癌症病人,如胃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肺癌等,具有经常压抑不良情绪、好生闷气、易于发怒等C型行为特征。这也是我们经常会感慨“为什么好人容易得癌”的部分原因,因为他们更不懂得宣泄情绪!
在临床上还会发现这种现象:长期照顾病人的家属有些在一段时间后会患癌。在前面分享的抗癌达人史永刚在书中回忆,在他患癌前长期工作压力身体已经出现了警报。研究人员在英国《预防医学》杂志刊载的报告中写道,他们调查3100多名癌症患者后发现,工作压力大不仅指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还包括工作环境充满挑战或危险、监督严格、人际冲突和通勤困难。
相反,在癌症患者中也发现有一小部分人会发生肿瘤自然消退。美国癌症协会对自愈的癌症病人进行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力增强,是癌症自然消退的根本原因,其中“心理神经免疫”是关键。对疾病不过分忧虑,善于精神调理的人,癌症自愈率较高。这也反映心理因素在癌症发生和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及时疏导自己不良的情绪。
写在最后,癌症的发生大多数的是源自于我们身体里原本正常的细胞。这些本来应该遵守生命法则的细胞,在一些条件的诱导下,突破了自身对于繁殖的克制,开始不停的分裂增殖,抢占其他细胞的资源。这些诱导因素包括心理、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已知的不良因素,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降低癌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刘瑛
肿瘤科
科室发展及人员概况:肿瘤科于2005年开科,现开放病床44张,专业技术人员24人,医师10人,护士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1人,护士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
业务技术发展:肿瘤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花都地区首先开展了肿瘤的规范性综合治疗,其中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深部热疗、肿瘤血管介入等多个项目填补了花都区医疗领域的空白;辅助技术如便携式化疗泵化疗、镇痛泵植入术、深静脉置管术、输液港植入术、PICC置入术等都已经在我科常规应用;另外中西医结合采用不同剂型、多途径给药,如内服、外敷、直肠给药、静脉滴注、瘤内注射等手段。同时积极利用院内、院外资源,为患者安排放疗、消融、手术等综合治疗,最大可能地为花都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
经过肿瘤科医护团队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科的区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来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近10年来,科室床位使用率持续超过100%。2017年通过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评审。
刘瑛
•科主任,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级营养师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从著名肿瘤放疗学家陈龙华教授获博士学位。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肿瘤营养治疗等。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各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杂志(含SCI)发表论文6篇。
魏涛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全天、周日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专著《肿瘤生物治疗学》。专业特长:临床多种实体瘤的诊治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靶向免疫治疗等。
刘倩平
•肿瘤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员,广东省老年肝癌MDT委员,广东省基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主持立项花都区科技局课题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专业特长: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化疗、免疫,靶向,放疗、内分泌,疼痛等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擅长晚期肿瘤的诊治,擅长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肿瘤诊治。
张成芳
•肿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在肿瘤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注重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现任广东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准医学卫生经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护理专科论文4篇,参与区级科研立项1项。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3楼
住院部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2号楼5楼
咨询电话:020-62935357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