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见他!”7月孕妈躲着老公偷偷哭!医生一个建议帮她逃离噩梦
有人说,怀孕是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是真的吗?
至少对成妇儿医生不久前遇到的这位孕妈来说,答案可能就是“否定”的。
32岁的孕妈小新是在家人的半哄半拖下,来到成妇儿产科门诊求助的。
怀孕27+1周的她,常常独自在家以泪洗面,还经常整夜失眠,情绪低落。有一次,家人甚至发现她站厨房里,长时间对着关闭的炉灶发呆,全家人都吓坏了,赶紧把她送来医院求助。
产科请心理科会诊后发现,小新的心理评估结果显示:EPDS(抑郁)评分18分,可能属中重度抑郁;GAD-7(焦虑)13分,中度焦虑。
可家人感到很不解,小新的老公对她很好,怀孕以来家里也没什么矛盾,她的情绪问题究竟是什么触发的呢?医生耐心地跟小新和家人沟通后发现,原来问题症结还是出在一个大多数孕妈都会遭遇的问题——体重上。
原来,小新怀孕后不久就查出来胎盘低置状态,于是辞职在家静养保胎,丈夫虽然对她很好,但经常加班,所以平时都是自己一人在家。因为怕腹中宝宝出问题,小新不敢出门活动,只能在家里走动走动,无聊就吃吃东西,体重很快长起来。怀孕前,身高158cm的小新就有63kg,怀孕6个月后更是长到了69kg,妊娠糖尿病也随之接踵而来,餐后1小时血糖一度高达11.82mmol/L。
医生要求她立即控制饮食、控制体重,但小新自己在家里又管不住嘴,又担心血糖升高,自责和焦虑的情绪交织而来,体重秤上的数字还是不断上涨。两周前,她又与老公发生了点小矛盾,她觉得老公不理解自己,又怕腹中宝宝出问题无颜见老公,情绪问题一下就“爆炸”了。
孕产期体重控制,对所有的孕妈妈来说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人都像小新一样努力过,但收效甚微,甚至还可能引发了更严重的问题,到底该怎么办呢?
在产科医生的建议下,小新到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孕产期体重控制联合门诊挂了号。在全面检查、综合会诊的基础上,联合门诊的多学科专家从医疗、营养、心理、运动及生活方式调整和中医干预等各方面为她量身定做了一张综合处方,帮助她从身体到心理全方位“减负”。
产科专家:
73%的孕妈面临“超重”母婴都受害
体重“失控”并不是少数人的烦恼,根据原卫生部的相关统计,国内有73%的孕妇体重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标准,巨大儿发生率高达7%~10%。
“体重这一个数字,牵扯着两条生命的健康,对妈妈们来说,在备孕、怀孕和产后的各个阶段都要注意控制体重,”成妇儿产科杨霄主任医师强调。
杨霄介绍,准妈妈体重过重或过轻都可能会对母婴造成不利影响:
1、体重过重
孕前体重过重,可增加充血性心衰、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巨大儿发生率增加;
孕期体重过重,增加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增加难产和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晚期胎儿死亡、新生儿死亡风险增加。
产后体重过重且未能及时将孕期增重减掉,将进一步加大后续减脂的难度,且在下一次妊娠中显著提高母婴疾病及并发症的风险。
2、体重过轻
孕期体重过轻,可导致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生长受限、早产儿增加。
此外,无论是过轻还是过重,孕期体重异常还有可能影响到子代远期的健康:
母体体重增长不足,子代远期可发生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等;
母体体重增长过多,子代远期可发生肥胖、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
针对小新的情况,杨霄开出的处方是:
患者暂时未发生严重产科并发症,建议在积极控制体重的基础上严格坚持产检,密切关注母婴相关指标,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营养科专家:
控制体重,孕前就要开始
“很多孕妈妈都希望‘长胎不长肉’,但其实在整个孕期,准妈妈和胎儿的体重应该是‘同步增长’的,”临床营养科陈科主任医师介绍,正常情况下,孕期平均体重增加在12.5kg左右,其中胎儿重3~3.5kg,胎盘、羊水、子宫、血液、液体潴留、乳腺等约5~6kg,真正长在妈妈身上的肉(母体储备)有3~4kg,这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
陈科强调,为了实现上述比较健康的体重控制目标,最好是从备孕期间就开始做准备,超重、肥胖或低体重的女性,在受孕前应通过合理膳食和适度运动,将体重逐渐调整至正常范围(BMI在18.5~23.9kg/㎡)并维持相对稳定后再怀孕。
BMI(体质指数或体重指数)
=体重(单位kg)÷身高(单位m)的平方。
像小新这样孕前就属于超重(BMI:25.2kg/m2)的孕妇,孕期体重更容易增长过快,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大大升高。
陈科给小新开出的处方是:
①制定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管理和体重管理营养食谱,在提升优质蛋白摄入比例的同时,视血糖控制情况适当增加早餐主食种类和低糖水果种类;
②进行体重和血糖监测,体重每周至少监测一次,血糖每周监测2-3天的餐后2小时血糖,标准为4.4-6.7mmol/L。
心理科专家:
体重能不能控制好心理健康很重要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抑郁患者中,女性占比高达68%,尤其在在孕产期和产后,63%的女性曾患产后抑郁。除了怀孕期间的激素变化外,对未来生活的担忧、与家人相处不愉快、自身健康问题等都是焦虑和抑郁情绪产生的“导火索”。
“根据我们的临床观察,大部分体重控制不佳的孕产妇都伴发有情绪障碍,”心理科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连艳丽强调,抑郁和焦虑都会导致孕妈内分泌紊乱和生活习惯改变,是孕产期体重控制的大敌,只治“身”不治“心”是事倍功半。
连艳丽建议小新和丈夫:
①夫妻俩加强沟通,对情绪问题引起足够重视,调整家庭结构,增加对孕妈的陪伴时间,帮孕妈参与可耐受的工作。
②建议到心理门诊咨询。
③给予《孕产期心理保健处方》
中医科专家:
孕妈脾胃健康体重才能“维稳”
中医科赖德利主治医师帮小新做了中医体质辨识检查,她的肥胖属于“肝郁脾虚型”,也就是自身脾胃功能弱,再加上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的影响下进一步影响脾胃。“这种情况在孕妈妈中很常见,即使是孕期不宜使用中药治疗,也可以通过具有理气健脾作用的食材,加上起居调养、穴位养生等方法改善。”
赖德利的建议包括:
①饮食调养:可适当食用有理气(芹菜,萝卜,香菇,豌豆,橘子,柚子,金橘,薄荷等)健脾(山药,小米,芋头,鸡肉,黑鱼,鲈鱼,藕等)作用的食材,少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
②起居调养: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社交,避免一个人独处心生凄凉。居室保持安静,明亮整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引用茶,咖啡,可可等刺激性饮料。衣着宽松舒适透气。
③穴位养生:孕妈采取坐位或者卧位,用掌根紧贴膻中穴,顺时针按揉3-5min,力度不易过大,以局部发热为佳。膻中穴简便取穴大致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具有宽胸益气的作用,可缓解情绪不稳定,失眠,腹胀等症状。
孕妇学校专家:
适度运动,贵在坚持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孕妇学校孕产运动指导师宋艳表示,适当运动对孕妈健康和胎儿发育都很重要,像小新这样因为保胎就轻言放弃运动是不对的。
宋艳介绍,孕期运动的总体原则是“适度+持久”。运动时,不要勉强自己,如果感到劳累、肚子紧等不适,应该稍事休息、减少运动量。
孕期运动贵在每天坚持,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挤”出时间进行适量运动。这样可以帮助准妈妈消耗过多的热量,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控制体重,同时也有利于自然分娩。
宋艳建议小新:
①避免久站久坐,30分钟到1小时更换姿态;建议佩戴运动手环监测运动心率、热卡消耗及久坐提醒;
②坚持低强度运动,餐后15到30分钟可散步30分钟;
③因胎盘低置状态,建议坐立位小阻力运动。餐后15到30分钟,运动15-30分钟/次,餐后监测血糖需运动结束15分钟。
多学科专家一对一服务
“五管齐下”帮孕妈管好体重
经过多学科专家的“五管齐下”,效果怎么样呢?
两周后,小新来复诊时告诉医生,丈夫听从心理专家的建议,每天尽量早下班陪伴,妈妈也搬来和她一起住,她心情好多了,失眠时间也少多了,控制饮食方面也有了信心,血糖监测结果也正常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她的体重没有再继续增长。“感觉整个人都从之前那种糟糕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
一直以来,成妇儿多学科专家都在携手合作,采用“医疗+健康管理”的方式,让孕妈妈都能接受科学的、个性化的孕期体重管理服务,防止孕产期体重异常问题给母婴带来的危害而努力。
如今,我们的孕产期体重管理服务
又升级啦!
从2月8日(周三)起
孕产期体重联合门诊
正式上线
每周三出诊,由产科门诊、营养门诊、心理门诊、中医门诊和孕妇学校的多学科专家团多对一指导,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评估方案。
以医疗干预、营养管理、心理咨询、运动及生活方式调整和中医服务五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孕期体重管理和指导,从而帮助孕产妇合理规划饮食,科学控制孕期体重增长,减少妊娠风险,促进自然分娩和产后健康。
MDT团队
主要专家成员
产科
杨霄主任医师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擅长孕期保健,高危妊娠及产科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致力于围产医学的研究,特别是早产的诊治及管理。
临床营养科
陈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治、营养咨询,食物过敏、喂养困难、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干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以及各类疾病状况下儿童肠内肠外医学营养治疗;同时进行围孕期营养指导,孕期体重管理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医学营养治疗等。
中医科
赖德利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
擅长:中药内服结合针刺、艾灸、埋线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不孕、卵巢早衰等妇科疾病及产后缺乳、产后身痛、产后肥胖等产后诸病。
心理科
连艳丽副主任护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孕产妇情绪及行为问题咨询。
孕妇学校
宋艳护师/孕产运动指导师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孕妇学校家长学校负责人,9年产科临床工作经验、17年健康教育工作及孕期产后运动执教经验。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导乐师及孕产运动认证培训师资,成都市母婴专科护士、助产专科护士培训师资。
即日起
孕产妇体重联合门诊
已经开放线上预约挂号
您可以登录“成都掌上妇幼”公众号
在“预约挂号”中选择
中心院区→多学科联合门诊(MDT)
点击“孕产期体重管理联合门诊”
即可一键预约挂号
体重得宜
母婴受益
健康一生
孕产期体重管理联合门诊
一站式解决
【妇幼健康科普】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