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答”肿瘤科普系列(四):穿刺会导致肿瘤转移吗?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大家好,我是花都区人民医院肿瘤科刘瑛博士,我们肿瘤科成立于2005年,目前依托医院的先进技术和团队力量,肿瘤科已成为广州北部地区最强科室之一。目前除了传统化疗外,还开展了热疗、靶向、免疫及介入消融等治疗,我们根据每个患者情况结合治疗指南和最新进展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
为向患者传播及时、有效的医学信息,满足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我院肿瘤科现以“你问我答:肿瘤科普系列”推文方式,在我院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肿瘤科普知识,解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刘博你好,最近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乳腺肿块,医生建议做穿刺活检,我周围的朋友说千万别穿刺,肿瘤一穿刺就会跑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扩散转移,我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做呢?
这个问题分为三部分,首先如果怀疑肿瘤,需不需要穿刺?回答是肯定的!因为通常通过影像学如彩超、CT等检查出来的是肿块的照片,临床医生只能判断肿块部位在哪里,而不能判断是否为恶性或者良性。当大家拿到乳腺或者甲状腺彩超检查报告单的时候会看到BI-RADS分级,这是人为的根据结节的大小、形状、活动度、是否光滑、血流情况以及生长速度等因素,综合评估恶性可能性,但真正要确定是否是“恶性”,金标准还是取出组织或者细胞进行病理检查!
我们以乳腺肿块为例,乳腺病灶活检技术包括影像学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和开放手术活检。随着影像学引导穿刺活检技术的成熟与进步,开放手术乳腺病灶活检比例逐渐降低,只有在不能完成穿刺活检的情况下才选择开放手术活检[1]。美国199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美每年至少有100万人需要行乳腺活检,其中大约30万人触及不到明确肿物,这30万人术后证实70%为良性。如果这些患者采用粗针穿刺来替代手术活检,每年可有20万患者免受手术之苦[2]。
其次,穿刺活检的意义除了明确是否是恶性之外,还可以帮助分期。还是以乳腺为例,因为乳腺癌容易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所以在穿刺乳腺肿块的同时,临床上也会对肿大的淋巴结做穿刺,以明确是否发生转移,这对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除了分期,通过穿刺获得的组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肿瘤的重要基因信息。比如乳腺癌,通过病理可以分为激素受体阳性型、HER-2阳性型和三阴型,这些分型对应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是肺癌,临床医生还会建议对穿刺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因为有些肺癌的基因类型可以口服靶向药,而不需要化疗!
最后,回答一下大家关心的问题:
穿刺会不会发生转移?
答案也是肯定的,
但一般都是穿刺部位种植转移。
在二十几年前,由于影像技术的受限,加上穿刺工具的不成熟,国外曾有报道穿刺后肿瘤种植到局部,导致穿刺口出现肿瘤的病例。由此,2006年有国外医生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共分析了719例诊断为I和II期的乳腺癌患者,分为术前穿刺和未穿刺2组,随访了78个月后得出结论:术前穿刺并不会影响患者的复发率和总生存期[3]。随着目前影像学的进步和穿刺工具的成熟,穿刺活检后发生癌细胞针道种植的发生已经十分罕见,而且临床医生已经关注到这点后,在手术同时会切除穿刺针道以最大限度减少局部复发的可能性。下图是摘自《超声引导乳腺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穿刺活检专家共识与临床操作意见》,可见现在用的穿刺工具是有针管的,这样大大减少了肿瘤细胞脱落种植的风险。
而穿刺后肿瘤细胞会不会跑到身体其他部位造成扩散转移?这个大家大可放心,因为通过穿刺带出来的肿瘤细胞非常非常少,即使进入血液循环也会被身体的免疫细胞识别而清除掉,所以造成远处转移的几率微乎其微。
通过这次科普,希望大家不要“避重就轻”、“因噎废食”,因恐惧转移拒绝穿刺活检,而是应该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明确病理及分期,尽早得到规范治疗。
参考文献:
[1]超声引导乳腺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穿刺活检专家共识与临床操作意见,中华外科杂志,2019年6月第57卷第6期
[2]乳腺粗针穿刺活检的临床病理应用,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年6月第33卷第3期
[3]Preoperativecoreneedlebiopsydoesnotincreaselocalrecurrencerateinbreastcancerpatients.BreastCancerResearchandTreatment,June200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字:刘瑛
肿瘤科
科室发展及人员概况:肿瘤科于2005年开科,现开放病床44张,专业技术人员24人,医师10人,护士12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11人,护士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5人。
业务技术发展:肿瘤科自2005年成立以来,在花都地区首先开展了肿瘤的规范性综合治疗,其中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深部热疗、肿瘤血管介入等多个项目填补了花都区医疗领域的空白;辅助技术如便携式化疗泵化疗、镇痛泵植入术、深静脉置管术、输液港植入术、PICC置入术等都已经在我科常规应用;另外中西医结合采用不同剂型、多途径给药,如内服、外敷、直肠给药、静脉滴注、瘤内注射等手段。同时积极利用院内、院外资源,为患者安排放疗、消融、手术等综合治疗,最大可能地为花都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
经过肿瘤科医护团队十五年的不懈努力,我科的区内外影响力逐步扩大,来我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近10年来,科室床位使用率持续超过100%。2017年通过了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评审。
刘瑛
•科主任,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级营养师
•出诊时间:周三全天、周五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师从著名肿瘤放疗学家陈龙华教授获博士学位。从事肿瘤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肿瘤营养治疗等。现任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放射防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科技基金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各1项,第一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在国内外杂志(含SCI)发表论文6篇。
魏涛
•肿瘤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全天、周日上午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物治疗专委会委员,曾参与编写专著《肿瘤生物治疗学》。专业特长:临床多种实体瘤的诊治方案的制定、中西医结合治疗、生物靶向免疫治疗等。
刘倩平
•肿瘤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五下午、周六上午
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员,广东省老年肝癌MDT委员,广东省基层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主持立项花都区科技局课题一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专业特长:各种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化疗、免疫,靶向,放疗、内分泌,疼痛等肿瘤综合治疗,尤其擅长晚期肿瘤的诊治,擅长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肿瘤诊治。
张成芳
•肿瘤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在肿瘤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注重科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现任广东省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精准医学卫生经济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发表护理专科论文4篇,参与区级科研立项1项。
门诊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3号楼3楼
住院部地址:新华路48号总院2号楼5楼
咨询电话:020-62935357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服务号
微信号|hdqrmyy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订阅号
微信号|hdqrmyyd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