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琳诊室 | “阳”后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林琳教授
【开栏语】本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林琳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致力于中医体质平衡、保健养生和呼吸系统常见病疑难病的预防治疗调理,将介绍阴平阳秘健康生活知识,日常保健技巧,养肺护肺常识,并介绍肺部结节,肺癌,间质性肺病,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各种病毒和细菌性肺炎,急、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各类呼吸疾病的预防、治疗、日常调理及肺康复。
第80期诊室故事
胡女士一个月前感染新冠,至今仍时不时咳嗽。因担心自己合并肺炎,前往医院查CT后结果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左肺磨玻璃结节,右肺实性结节),最大结节直径为5mm。胡女士看到结果大吃一惊,自己去年年中体检时并未检出肺结节,为何现在却查出有?经友人介绍来到广东省中医院林琳教授的门诊,一则希望调理后遗的咳嗽症状,二则咨询结节的原因和治疗。林教授看过CT后,告诉胡女士她是肺部的结节较小,形态上看炎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通过消炎治疗结节是可以缩小甚至消失的,胡女士悬着的心也放下不少,但她还是很奇怪:自己和身边的人感染新冠后查CT,有不少都查出了肺结节,这是为什么呢?
(1)有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持续较久,通过3-5天对症治疗后症状仍未改善的;
(2)出现较重的咳嗽、咳痰、喘憋、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氧饱和度低于93%;
(3)体温降低、症状减轻后又再次发烧或胸闷加重的;
(4)发热或咳嗽、呼吸困难、胸闷虽然不严重但持续存在,并见疲乏,胃口差精神疲惫,既往有慢阻肺、支气管疾病、肺癌、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等基础病的老年人,有可能发展成重症,需要到医院进行胸部CT检查,这几类病人有可能发展为新冠肺炎,须积极治疗。
引起肺部结节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感染
感染性肺结节多由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引起肺部的小感染后形成结节。新冠病毒也会引起肺结节和肺炎的发生。此外,上呼吸道的病原体入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也容易在免疫力低下时也会下行引起肺部炎症导致结节的发生。最常见的是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等容易并发肺结节
(2)异物侵入
异物性肺结节多与环境有关,常见的诱因有工业粉尘、烟雾(厨房油烟、烟草燃烧及二手三手烟)与化学药物等。胃酸反流人群也易发肺结节。
(3)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早期肺癌均可表现为肺部结节。
(4)其他原因
免疫性疾病。如肝郁体质、湿热体质、气虚体质等。中医属于气虚、湿热、气郁、血瘀体质人群容易生身体内的结节。如肺结节、甲状腺结节、乳腺结增生、子宫肌瘤等。
感染新冠病毒后确实有部分人检出肺结节,一是病毒感染有可能引起炎症性肺结节,二则部分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低下,可能继发其他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等混合感染,这些感染都可能诱发肺结节。也有一部分是原来肺内就有的结节。
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新冠病毒感染后新发的肺结节是新发的炎症阴影,中西医结合调治基本上是可以消除的。这类炎性结节,主要是病毒感染后肺部的炎症。中医属于湿热内蕴形成结节,用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软坚散结,扶正祛邪方法治疗。
“阳”后肺结节怎么治疗?
新冠感染后新发肺结节中炎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西医方面应进行规范的抗炎治疗,可用一个疗程的抗生素。同时结合中医药治疗,治疗后2-3个月随访复查。针对性消炎散结,加以日常起居调养,一般完成1个月至2个月的疗程调治,基本都可达到炎症结节明显缩小或消失。
中医治疗肺结节主要从清热化痰、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的角度出发,对于新冠感染后患者注重补虚扶正,再根据每位患者体质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如果体质偏湿热,治疗则以清热利湿、理气散结为主;若气郁明显的患者,应注重疏肝解郁、清解散结等。
中医治疗肺结节主要从清热化痰、理气活血、软坚散结的角度出发,对于新冠感染后患者注重补虚扶正,再根据每位患者体质不同进行辨证治疗。如果体质偏湿热,治疗则以清热利湿、理气散结为主;若气郁明显的患者,应注重疏肝解郁、清解散结等。
如果您检查出肺结节,不用太焦虑,可前往医院呼吸专科门诊进行评估与随访治疗。
林琳诊室|“阳”后会再次感染吗?做好日常防护是第一要务!
林琳诊室|“阳康”之后,慢阻肺患者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林琳诊室|“阳”了,居家调养有哪些注意事项?
医学指导:林琳,主任医师,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国医大师周仲瑛、洪广祥、晁恩祥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名中医刘伟胜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热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委,世中联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科学研究,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哮喘、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慢阻肺、肺癌、肺部结节、各种原因的急慢性咳嗽、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肺康复治疗技术,以及️擅长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擅长体质平衡健康调理。
牵头制定《慢阻肺中医肺康复指南》和《中成药治疗成人流行性感冒临床应用指南》。参与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等多项行业指南。获首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全国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全国和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杰出女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主编出版专著6部,发明专利4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等9项,发明专利3项。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治未病门诊
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门诊三楼特需门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团队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成立于1986年,30多年已建设成为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过硬,综合服务能力强,行业学术地位高的学科,被遴选为国家华南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行业知名度。
专科围绕慢阻肺、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节、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慢性呼吸衰竭、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肺系疾病进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机理研究。通过挖掘和传承古今经验,开发系列特色外治疗法和内服方药,学术水平在全国中医院领先在前。
专科团队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涵盖疾病早期预防、治疗、康复、慢病管理等核心内容。专科中医特色鲜明,开展自血疗法、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医肺康复等中医特色治疗,对慢性咳嗽、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确有疗效。同时还开展肺功能测定、多导睡眠监测、支气管镜检查、FeNO和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现代诊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