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博士谈养生 | 大寒养生,静候春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大寒又立春,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今年的大寒前夕气温骤降,咱老百姓又遭遇了新冠病毒感染,处于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人们会自觉体力有所下降,部分人群会出现阵发性胸闷气短、头晕、心慌心悸、疲惫乏力、精神不振等不适症状。
许多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的患者到医院体检,发现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结节或阴影,或多或少伴随咳嗽、焦虑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正是大病之后,元气耗伤、尚未痊愈的表现。今天,马界博士特告诉大家:“愈后防复”工作很重要,要做到“外防寒邪,内护正气”!那大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寒冬工作避邪气
1
防颈寒
寒冷易诱发颈椎病。颈部是上连大脑、下接躯干的“要塞”,如果颈椎关节本有问题,寒邪侵扰易致颈部血管、肌肉痉挛,引发颈椎病导致肩颈疼痛、头晕目眩、血压增高等。
应对措施:戴围巾、穿立领装,保护好颈部的大椎穴、风池穴、肩井穴。
2
防鼻寒
天冷后“凉燥”更明显,容易诱发鼻炎造成鼻塞或流涕、喷嚏,甚至前额痛、头晕等。
应对措施:出门戴好口罩,每天早上及睡觉前用手指搓鼻翼、鼻梁及鼻翼旁的迎香穴。
3
防肺寒
中医讲“肺为华盖”,肺位于胸腔,直接与咽喉、鼻相连。寒邪最易经口鼻犯肺,使肺气不得发散,津液凝结,从而诱发发烧、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应对措施:坚持早晚5分钟深呼吸及揉按5分钟天突穴,以增强肺功能;避免烟雾或避免二手烟的侵扰;不建议太早进行晨练。
4
防胃寒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不免喝饮料、啤酒,与寒气结合易伤胃,诱发恶心呕吐、胃胀等慢性胃炎问题。
应对措施:不建议喝或少喝冷饮;每晚坚持用小茴香药包热敷中脘穴及神阙穴(肚脐眼)5分钟;每日早餐后坚持喝一碗200ml的红糖姜汤。
4
防腰寒
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肾喜温恶寒。腰部受寒易引起腰部强痛、冷痛、小便频数等肾阳受损及腰椎病发作所带来的问题。
应对措施:用护腰带既保暖又保护腰椎,避免进一步受损;后伸腰部,用双手掌根上下推擦腰部,每日早晚坚持,能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
5
防脚寒
“寒从脚下起,冷从腿中来”,指人的下肢及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若寒邪阻滞经络,内寒和外寒夹在一起,阳气不能到达下肢及足部,腿脚无以温煦而造成的冰冷、冻疮、疼痛等问题。
应对措施:穿保暖袜,不漏脚踝在外;坚持每晚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浴足20~30分钟,使皮肤呈微红色为好;有条件的请医生辨证给予针对性强的浴足药包更好;浴足后按揉左右脚底涌泉穴各5分钟。
防基础病保平稳
1
防心脑血管疾病
据统计,在寒冷节气中,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率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无论是脑卒中还是心肌梗塞,诱发的主要原因都是因寒冷让血液变粘稠、血管收缩痉挛,还会导致血压升高等。
应对措施:做好保暖,减少户外高强度锻炼;规律用药,监测血压,一旦有胸痛、头晕等症状及时求医诊断,尤其已经有心梗、脑梗、高血压等慢性病史者更要加强重视。
2
防呼吸系统疾病
当呼吸道受寒冷刺激后,各级支气管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或肺容积增大甚至伴有气道壁破坏时,原有的慢性支气管肺炎、哮喘、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就容易在这段时间诱发。
应对措施:做好保暖、防雾霾,家庭常备有吸氧装置,规律吸氧;做到规律用药,一旦遇有胸闷、气紧、喘促等症状时及时就诊,对年老体弱者尤其警惕。
3
防湿疹、过敏等皮肤疾病
在寒冷干燥的大寒天气里,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差的人,极易产生诱发皮肤瘙痒、红疹块等皮肤病,往往夜间会加重,使人难以入眠,睡眠差又伤及气血,造成抵抗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以致湿疹瘙痒缠绵难愈。
应对措施:做好保暖的同时保持皮肤滋润;注意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可将水果蒸热后食用;禁食辣椒、大蒜、花椒等刺激性食物;可用山楂、百合、枸杞子、大枣、南沙参煮成茶饮来喝或求助专业医生运用养血益气、润肤止痒的中药调理。
合理膳食强正气
俗语云:冬进补,春打虎!今天,值此严寒时节的病后康复期,为了固护正气,促进恢复,特给大家推荐几款药膳及茶饮。
1
当归生姜羊肉汤
用材: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300克或按此比例备料。
功效:温阳、补血、散寒
做法:分别洗净后切片备用,在砂锅中放入适量清水,将上述食材入锅,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1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起锅时再加点葱、盐即可食用。
注:当归偏润补,羊肉敦实性温,生姜性温善行,故此药膳尤其适用于自身体弱体寒、血循不畅、四肢冰冷、面色苍白不华、喜温喜暖之人。但易上火、脾胃虚弱不易消化、严重皮肤病患者,建议少食或不食。
2
党参红枣炖排骨
用材:党参30克、红枣8颗、排骨500克、姜、葱、盐、味精、胡椒粉、料酒各适量。
功效:补益气血
做法:将党参洗净,切均匀适当长节;红枣洗净,去核;排骨洗净,切成小块;将姜、葱洗净备用。将排骨块、党参段、红枣、姜、葱段、料酒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炖熟,加入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可。
注:党参味甘平,补脾肺之气;大枣甘温养血安神;排骨性平而滋养机体,三者搭配不失为补益肺脾气血之佳品。
3
桂圆莲子粥
用材:干桂圆10个、莲子20个、小米50克、红枣干10颗或按此比例备料。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做法:将莲子洗净后冷水浸泡并去除莲子心;将干桂圆剥肉去核,红枣干洗净去核。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倒入洗好的小米、莲子,加入桂圆干、红枣干,开大火煮沸后文火继续熬煮,至粥汤浓稠,莲子、红枣等软糯即可。
注: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但不可单品过食,常配合莲子等稍稍克制桂圆之燥热。
4
黑芝麻粥
用材:黑芝麻25克、小米50克,或按此比例备料。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
做法:黑芝麻炒香后研粉备用;将小米淘净后,与黑芝麻粉入锅同煮,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煮至成粥即可。
注:本品还可以美容养颜乌发,还可以补钙养生,更能抗衰老,老少皆宜,一年四季皆可食,最好每周能用2次黑芝麻粥。
5
干姜陈皮茶
用材:干姜薄片、陈皮各3~5克。
做法:将干姜薄片、陈皮细条用鲜开水冲泡焖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祛寒温中、行气化痰
注:干姜用于中焦虚寒诸证,但性温燥;陈皮理气健脾之功,并佐制干姜过于温燥。该品不宜天天喝,每周2~3次最佳。
6
桑椹苁蓉枸杞茶
用材:桑椹10克,肉苁蓉5克,枸杞子10克或按此比例备料。
功效:补肾益精、滋阴养血、生津润燥,适用于精血亏虚,肾虚腰软的人群冬季长期饮用。
做法:将三味药(食)材用清水洗净,加入1500ml饮用水中煮沸,再用小火慢煮30分钟后即可饮用。
注:桑椹味甘偏寒入肝肾经,滋补肾阴;肉苁蓉味甘偏温补肾阳;两者一阴一阳,皆谓最佳搭配;再加上枸杞子平补肝肾,实属“锦上添花”。该茶饮口感好,可以长期坚持饮用,尤其适用于经常熬夜、睡眠欠佳的人群。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请点赞吧
指导:马界(治未病科)
供稿:金芮玉(治未病科)
图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美编:李艳喆
远志博学厚德精业
医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四道街20号
咨询电话:028-69060666
急救电话:028-68890120
夜间咨询:028-68890202
医院官网:www.sc2zyy.com
医院官方微博名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预约挂号: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服务号”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挂号。
2.天府医健通、天府市民云、华医通App预约挂号。
下一篇:2023年,我们的愿望是……